普遍的井口都是圆形的,这最省料,加盖也容易。
但留存到现代的古井多不是圆形的,有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
为什么古人宁愿废钱废心思都一定要整个有棱有角的井呢?
是因为既为美观,也为了安全。
美观就不用说了,有形状的井口倒映在井水中,会是一道风景。
安全是因为打水时,人们需要用力向上拉扯桶绳,用脚抵住一个牢固的井圈,这样更安全和更省力。
正是:前人挖井,后人取水;饮水溯源,得知艰苦。
我们花了半个时辰来看看朱子的“虹井”,也算是寻访伟人足迹吧。
当我们走回客栈的时候,正好可以出发了。
我们离开婺源县城,沿着村道,向西南方向走,渐渐离开了聚居的地方,没有了村道,只有沿着山边的道路走。
虽然有驴车、牛车,但是山路还是颇为颠簸,所以这一路,我们都行得比较慢。
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处四周高山,中间凹陷的田野之地,三叔说这里叫“高砂坞”。
只见这里草木丰茂,泉水从地面涌出,形成一个小水塘。
我们一行人停在小水塘旁边,找一处多石少野草的地方,支起炉火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