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这么顺利的就谈成了重生后的第一笔生意,他的心情也非常舒坦。
这个年代的农村,做买卖基本上是不需要合同这些的,除非是大买卖立个字据纸条,像这种小本生意,口头上约定就可以,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
李强刚准备离去,见一旁的的秦倩姐弟俩还在看着自己,像是觉得他谈生意的样子很帅一般。
特别是秦倩弟弟秦俊,那圆滚滚的样子,李强不由的就想打趣二人一声。
“小胖墩、秦倩美女再见啦!”
说完也不管二人理不理他,李强便转身离去。
一旁的秦俊倒是没什么反应。
毕竟他作为家中的幼子,父母又是做生意的,经常有卖不完的鸡鸭鱼肉家里没少让他吃,从小便不缺营养,长得胖嘟嘟的,被人喊小胖墩习惯了。
但旁边的秦倩一下子红了脸。
这个年代还不像以后那样放得开,当面被李强喊美女,秦倩还从来没听到有人这样叫过,心里一喜的同时也是害羞的低头红了脸,还不忘向旁边的母亲闹了一句,这什么人啊。
赵婶听到李强给她儿女讲再见,也没把这事放心上。
都是年轻人,李强又和他们谈好一门生意,难免有点得意忘形。
再说这个时候的小青年能有这礼貌见识也不错了,她倒是很看好李强这个年轻人。
李强这边离开秦贵、赵金芳一家,就准备去找找看镇上有没有渔具店。
他可没忘记今天上街的两个目的。
这边刚答应完秦贵鱼要多少有多少,可现在鱼的影子都还没,而且就只有一只箭竹小鱼竿,再怎么会钓,也不能供应起市场的销售。
还得去看看镇上的渔具店,有没有一些专业的装备,他再想办法搞一些回去,钓鱼这门生意才能顺利开展。
李强顺着市场转悠,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有渔具店。
倒是路过卖肉的档口时,他顺便问了一下猪肉的价格。
一斤九毛五,听起来很便宜的价格,但一点也不容易。
现在上班的人一天也就挣几块钱,要想天天吃肉,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
有班上的人都是如此,更别说农村的人了,可能卖十斤的菜也换不来一顿肉。
就算是李强今天刚谈的生意能做起来,要买一斤肉,如果是钓鲫鱼卖,差不多也要十斤鱼才能换到一斤肉了。
转了半天,李强也没发现半个渔具店的身影。
他问了一下旁边摊位的老板,才知道市场里就没卖渔具的。
这年头能吃好有活干就不错了,还开渔具店,谁来买。
不过摊位老板也发扬仙人指路的精神,告知李强可以去镇上卖杂货的杂货铺看看,他看到过杂货店的老板,有时候在摆弄渔具啥的。
听人劝吃饱饭。
李强也不在市场里瞎转悠了,日头不早了,出门时他没和父母交代,再不早点回去,等到他父母回家发现人没在,吃饭的时候又得出去到处找他。
好在杂货店离市场不远,李强也有印象,三五步便找到了。
“老王杂货铺”
简单又好记的店铺名字,让人一下就有了画面感。
这个时候各个店面的招牌还是很有特色的,不像以后很多为了城市“美观”,全部采用相同的门头,没了自己的特色。
李强猜测这家店的老板,应该用自己的姓氏起了个店名。
“老王杂货铺”几个暗红色大字写在略微发黄的草纸上,虽说浆糊粘贴的招牌略微有一些破损,但在上面没看见一丝的蛛网污垢,可以看得出老板是个讲究人。
李强走进老王杂货铺,面积不大,也就十几个平方。
里面靠墙摆放着一张躺椅,上面躺着一位头发略显花白的大爷。
外面货架上主要摆放的还是一些钉子剪子镰刀水管五金之类的货物。
李强大致看了一下,没有发现有鱼竿、浮漂之类的售卖,倒是在屋子角落,看到了一张挂着的长渔网。
“老板有鱼钩鱼线卖吗?”
既然没看到,李强只有对躺椅上的大爷询问道。
“有、有、有”
躺在躺椅上假寐的王万荣听到有人叫他,连忙起身回应。
看到来人是个小伙子,也没嫌弃,走到一个角落翻找片刻,找出一个铁盒子放到桌子上。
一打开,里面有两卷打开的鱼线,还有一些未拆封的鱼线和几个塑料盒子装的鱼钩。
“鱼线要多长啊?”
“啊”
听到老王的话,李强一脸懵。
“小伙子,才学钓鱼吧,鱼线要多长都不知道,你用的多长的鱼竿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