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村建(下)

现在赵建国每天要负重跑步,朵朵是陪跑的。

“他回去洗洗了。”

朵朵边回答,边偷偷拎了一个凉拌猪耳朵。

但却被王静怡打掉了,“去洗手。”

朵朵认命地去洗漱换衣服,陪着赵建国跑了几圈,她也是一身汗。

别看她人小,但是锻炼起来,那是一点不掉链子,赵建国跑几圈,她就跟着跑了几圈。

很快,在外干活的人都回来了。

忙碌了一上午,大家都饥肠辘辘,回到家里一桌子热菜热饭等着,真是不能再妥帖的了。

中午吃完饭,赵建坤收拾完碗筷,就准备出去干活。

王静怡见赵建坤这样早出晚归,心疼道:“要是真的太忙,就把修路、修村小的事情放一放。”

但,赵建坤摆摆手道:“虽然春耕比较忙,但这些事情不能拖延。

春耕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夏收。

夏收之后就是酷暑,也不能让人顶着大太阳修路、修房子。

所以这事要想办成,必须一鼓作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静怡听了也的确是这样。

其实农村一年也就猫冬的时候清闲一点。

这也是为啥赵婶子要过年帮他们把婚事办了。

所以,她也没再反对,转身给赵建坤装了一大壶水给他带上。

日子就在这样忙忙碌碌中过去了,今天春耕结束了。

赵婶子和王静怡在院子里摘着山货。

赵婶子小声跟王静怡嘀咕道:“你还听说了,这赵四妹又开始作妖了,竟然反对赵长志娶刘楚楚。”

王静怡边摘山货边搭话:“为啥呢?”

赵婶子也疑惑道:“谁知道呢?她就是个拎不清的。

前几天还在村里耀武扬威的,这两天又在家搅风搅雨。”

王静怡猜测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接着问道:“那赵长志有什么反应?”

“听说他买下了老知青点的房子,打算分家。”

这次说起赵长志,赵婶子倒是没撇嘴。

“那赵四妹能答应吗?”

王静怡嘴上问着,但手上没停,一篮子山货都快理完了。

“这次赵水柱倒是硬气了一会,拍板同意了,放话说赵四妹再闹,就跟她离婚。”

赵婶子回答完,还咂了一下嘴。

她没想到,村里最没出息的男人也能直起了腰杆子。

在这个时代,男人怕老婆,那就软骨头没出息。

比方说,赵婶子虽然在人前显得要强,但在家里赵叔只要不犯浑,他的决定赵婶子都能答应。

而在以前,赵水柱家的事都是赵四妹说了算,可不就是软骨头吗?

再加上,赵四妹还是个拎不清的性格。

这更让其他人觉得赵水柱拿不住这样的女人,太没出息了。

因此,赵家庄上下一致认为赵水柱最没出息。

王静怡听了,笑了笑说:“看来老实人要是被逼急了,可是会真翻脸的。”

赵婶子接着说道:“这刘楚楚也是不差钱的,听说她拿了钱出来,让赵长志把买的老房子翻新成砖瓦房。”

听到这话,王静怡也有些诧异,“赵长志收下了?”

赵长志的性格不是吃软饭的。

赵婶子挑眉道:“我看啊,估计是那娇小姐住不惯咱农村的土坯房。”

把手里摘好的山货放进篮子后,她继续说道:“这赵长志眼下是享福,以后要是不能挣大钱,可养不起这娇小姐。”

自从上次刘楚楚到家里闹过之后,赵婶子私下就开始叫她“娇小姐”。

王静怡听了这话,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他们以后就是夫妻了,没必要分得那么清。

两人就这样边聊着边摘山货,很快便把两大篮子山货摘干净了。

王静怡直接把摘过的山货晾在院子里,以便晒干。

赵婶子看着这满地的山货,对王静怡更加满意。

她心里自豪道:“这城里来的娇小姐,咋能跟我家静怡比,静怡在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也不怪赵婶子老是嘀咕这些,赵四妹之前在村里夸刘楚楚时总要捎带上王静怡。

关键是赵四妹是踩着王静怡来夸刘楚楚。

这赵婶子能不气,为这还跟赵四妹干了一架。

虽然从那次之后,赵四妹不敢再人前贬低王静怡了,但赵婶子心里已经记恨上了。

王静怡没在意赵婶子的神情,她晾晒好这些山货后,就开始织毛背心了。

早晚凉的时候套一件刚好。

赵婶子看着王静怡织毛衣,微笑着说:“建国过段时间就要出去了。

你看我这手艺丢了,现在也拾不起来,还得麻烦你给他织两件带去。”

王静怡边织着毛衣,边回答:“等我手里这件织完就给他织,毛线我都买好了。”

听到这话,赵婶子笑眯了眼,连声称赞王静怡是好嫂子。

王静怡开玩笑道:“要是不给他织,那我就不是好嫂子了。”

赵婶子立刻回答:“那可不能这么说,就是不织,你也是顶好的。”

她刚说完,就看见王静怡对着她笑。

“好啊…,你还敢调侃你的婆母了。”赵婶子笑着责备道。

有人唠嗑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王静怡看了一眼时间,便收起了毛线和织衣针,开始准备做晚饭。

虽然春耕已经结束,但赵建坤仍然每天早出晚归。

最近村小已经建好了一半,道路也同时在修。

赵建坤最近这段时间晒黑了不少,但得益于王静怡每天伙食保障的好,倒是没怎么瘦。

赵婶子对此很满意,虽然她平时很抠门,但对家里人吃食上却是大方的。

看到儿子变得更加健壮,而没有消减,她逢人便夸王静怡这个媳妇给照顾得好。

这段时间,由于王静怡不再去黑市送货了,所以清闲了下来。

除了料理家务,她每天还会去空间里学习医术。

王静怡最近发现村里有些闲言碎语,说她不去上工,像个旧时的地主婆。

这帽子扣得真是大,过年后风声明显比之前紧了。

为了遏制这些非议,她最近在考虑,是否去考个赤脚医生。

虽然村里有一个赵大夫,但他的正式关系并不在村里。

也不知道为啥,他在村里当赤脚大夫,但他的关系还在镇上的卫生站。

所以,赵家庄可以推一个人出来当赤脚大夫 。

但是,这事还要跟赵建坤合计合计。

或者,等村小建好,她去考个教师也可以。

村里的人都知道她识字。

反正,她不打算下地上工,能做轻松活,谁愿意日晒雨淋。

实际上,她更倾向于村医,这样她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后山采药。

当然这些打算都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的。

王静怡虽然不再去镇上黑市送货。

但她隔段时间就会将炮制好的药材送去市里的黑市。

由于路途较远,她都是存的多一点,再去。

最近,她正在炮制新收割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