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若有所思,微风吹过,窗帘轻轻摆动,这静谧的夜晚似乎在诉说着她的心事。
非满月的月光,给这个夜晚添上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王静怡看着月亮,月亮也似乎在看着她,无言的交流在夜空中流淌。
沉浸在这美妙的瞬间,王静怡的心中涌动的思绪如同月光一般柔和却又难以捉摸。
过了一会儿,王静怡轻轻关上窗帘,将月光与思绪一同留在窗外。
然后,她慢慢转身走向厨房,点燃了厨房的灯,开始准备起晚饭。
王静怡的动作熟练而优雅,就像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交响乐。
她从空间中拿出了蔬菜和肉类,然后开始细细地清洗和切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时有火星从灶火塘中迸出,燃烧着锅底,使得房间充满了炊烟的暖意。
王静怡一边烹饪,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日子。
那些欢笑、泪水、挫折和成功,都像是一道道菜肴,被她精心烹制。
不久,饭菜便做好了,王静怡知道赵建坤出去办事,直接去喊刘师父他们出来吃饭。
饭后,赵婶子带着朵朵去洗漱休息,刘师父也回了房间。
王静怡则留下收拾厨房,她刚将厨房打扫干净,赵建坤便进了门。
“你先洗洗,我去端饭。”王静怡说完,将温着的饭菜端上的餐桌。
“已经打听清楚了。”赵建坤边吃边说道。
“你先吃,吃完再说。”事情已经打听清楚了,王静怡反而不着急知道了。
赵建坤赶紧把饭菜吃完,接过王静怡递来的热水,喝过后,直接开口道:“孙秀芬回娘家是做小月子的。”
这倒是出乎王静怡的预料,稍作思索,她说道:“孩子不是她男人的。”
“对。”赵建坤回答道。
那就等着明天的好戏吧。
次日一大早,尚处在朦胧之中的曙光以一种奇特的色彩照亮了世界。
赵婶子便起床了,她从仓库里找出一捆艾草,准备等赵小凤他们离开后,便熏艾消毒。
当地的风俗是撒盐,但赵婶子嫌那太费钱了,还是熏艾合适。
王静怡见此觉得好笑,但并未反对,她转身回屋去做早饭。
她首先从米缸中舀出几勺小米,用水仔细地清洗干净。
然后,她把这些小米倒入一口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点燃了炉火。
在等待小米煮沸的过程中,王静怡从空间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香菇和肉馅,开始制作香菇肉包。
她先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力地揉搓,直到面光如镜,然后加入适量的碱头和糖,再一边揉一边逐渐加入水和油。
接着,她把准备好的香菇和肉馅包进面团里,捏紧口部,放在一旁待发酵。
当小米粥熬得恰到好处,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时,王静怡熄把炉火调小。
她用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粥,防止粥糊在锅底。
与此同时,王静怡把香菇肉包放在蒸锅里,静待它们在热气腾腾中慢慢膨胀,直到变得白嫩可爱。
整个厨房充满了食物的香气,王静怡见早饭已经做好,便喊大家吃饭。
饭后,朵朵去上学,刘师父回房间听广播。
赵建坤则收拾厨房,而王静怡泡了两壶热茶,送了一壶给刘师父。
回来后,她便坐下和赵婶子他们一起等着那家人上门接人。
不久,门外传来了喧闹声。
“是这家吗?”一个老太太问道。
“是的,”赵四婶子的声音,接着,她敲门道:“静怡开开门,你家来客了。”
王静怡听出了一丝幸灾乐祸,她不明白自己啥时候得罪赵四婶子了。
“来了,谁啊?!”赵婶子让王静怡在家等着,她出去开门。
赵四婶子没想到开门的是赵婶子,她一时愣住了。
赵婶子见赵四婶子的神情就知道她的意思,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于是,她微笑着问:“他婶子,你带这群人来我家干啥?”
赵四婶子仿佛被赵婶子看出了心思,她不知是羞还是恼,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接着,她解释道:“秀娥,你别误会,他们说是你家亲戚,但不认识你家,问路,我给带过来了。”
赵婶子听后,笑着对赵四婶子说:“我知道,咱俩这么多年的老姐妹了,我还能不了解你吗。”
随后,她转向这群人中岁数最大的老妇人问:“我们不认识呀,你来我家是有啥事吗?”
那老妇人倒还是客气,她自我介绍道:“她舅妈,我是秀芬的婆婆。”
赵婶子听了,点点头,没有过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