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乔想了想,询问能不能把一应家具都留给他们,她可以把价格抬高些。
老先生愣了一下,继而无奈笑道。
“何必呀,我又不能把这些死物带出国,当然是留下来了”
看在李银乔一家人彬彬有礼的份上,老先生很大方的表示,原价八千块,再加上三百,总共八千三百块。
老先生这么大方,李银乔很开心。
观老先生的面相,是个忠厚长寿之人,只是身体有些微恙,后半生饱受病痛折磨。
李银乔趁着他们聊天的间隙烧了壶水,悄悄在老先生的那杯里滴了滴灵泉水。
就当作是这些家具的报酬。
这些家具可都是上好的木材制成,市场价可不低,三百块连零头都不到。
更别说还有冰箱这些电器了。
老先生无知无觉的喝下了,不久后就跟着他们去了房管所过户。
到了登记户主的时候,赵朝坚持只登记她一人的名字,看得房管所的同志和老先生啧啧称奇;还有人脑洞大开,以为赵朝是入赘的小白脸,所以才不敢反抗媳妇,看他的眼神也带上了一点怜悯。
赵朝退到一边和赵母一样乖乖站着,对这些人的表现嗤之以鼻。
谁怜悯谁还不一定呢。
他有媳妇管,日子美滋滋,哼。
过完户,老先生拒绝了李银乔的请客建议,说是要回去收拾东西;
李银乔看了看时间,到中午了;于是热情的邀请魏干事吃顿饭。
魏干事亲眼见着这家人眼都不眨的买下了小洋房,对他们的财力和身份有了新的认知;因此推脱了几下就答应了。
酒足饭饱,魏干事悄悄向李银乔透露了几个有意向卖房子的人家。
这些房子都不错,出价也高;之所以不想挂出来,就是房主不想花费精力去掰扯,所以就拜托了房管所的这些干事,有合适的就可以介绍介绍。
这正中李银乔下怀;于是一家三口跟着魏干事走街串巷的逛了整个下午,直接成交了两个维护的不错的大杂院。
新鲜出炉的房本到手后,他们也算是在京市安了家了。
老先生在等他女儿回国来接他,还要在小洋楼里住一个多月;于是夫妻俩合计了一下,找人收拾了维护的最好的那个杂院,添置了些生活用品,暂时住了进来。
杂院也是四合院格局,两进院,之前曾被公家征用,所以维护的很好,没有违章乱建的问题。
熟悉了周围环境后,开学的时间也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