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16岁就嫁给李老头了;说是嫁,其实就是老爹拿她换了十斤粮食。
那年月正是大饥荒刚过去两年,地处荒山深处的小荒村依然缓不过气来;外头娶不着媳妇的光棍李老汉背着一小袋粮食进了村,老爹老娘含着泪就把她嫁了。
李家庄比他们这小山村富裕,再怎么着也有一口饭吃。
李老太穿着破旧的衣裳,抹着泪,跟着李老汉走了。
那年月大家都一穷二白、食不果腹的,贴两张红纸就算结婚了。
李老汉和这世界上大部分男人一样,没什么区别,在家当大爷,出门做孙子,有点闲钱就拿去祭自己的五脏庙,家里一概不管,全丢给李老太。
李老太要照顾瘫痪的公公和几个年幼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婆婆和废物的李老汉什么忙也帮不上;孩子大了要上学、要娶媳妇,一大家子就指着她一个人,再温柔的姑娘也熬成了老虔婆。
结婚三十余年,李老太生了俩儿一女,五十出头的年纪,却皱得像是七八十的老妪。
几个孩子长大了,趁着改革的东风飞出了李家庄,飞进了大城市,像柳絮着地一般安了家。
眼看着儿子女儿有发达的迹象,李老汉哭闹着要跟去城里。
李家孩子为难,李老汉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当着全村人的面哭骂他们不孝。
老爹去了,那老娘要不要也带走?
当着父老乡亲的面,不能只孝顺老爹不管老娘吧?
正在奋斗中的几个孩子没辙,基因里的顺从让他们把恳求的目光看向李老太。
李老太不想让孩子难做,便主动提出要留在老家看着田地房屋。
李家孩子都松了口气,窃喜老娘不给他们乱添麻烦。
李老太期盼着几个孩子日子好过了就把她给接出去,也享一享清福。
终于,她走出生活了一辈子的李家庄,住进了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