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肉吃,蘸酱吃都行。”陈秀丽和他解释,“这是在青岛出口韩国的,所以都印的韩国字,我这次来的急,中文包装的带来的少。”
蒙古大哥点着头,“你这是好东西呀,满场就你一家,这要是有人识货,妥妥地卖发了。”
陈秀丽爽朗一笑,“大哥,借你吉言。”
展销会进行到第三天,陈秀丽站得两腿发直,比干农活还累。每日从她面前经过的人没有100也有80,他们也会驻足停留,询问产品,可惜,就像蒙古大哥说的那样,得有识货的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陈秀丽灵机一动,买了大长今的碟片,专门找出做山野菜的片段,循环在展位播放。
她还带来了锅具,现场给大家做吃,随便品尝。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陈秀丽的展位,有一些南方客户,因为吃了陈秀丽的菜,觉得好吃,准备订购。
这天中午,陈秀丽正忙着做刺龙芽蛋饼,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带着金丝眼镜,伫立在展位前,一直盯着陈秀丽手里的大勺。
陈秀丽笑着问:“老先生想尝尝吗?”
“这是刺龙芽?”老先生的口音有些奇怪,有点像隔壁的温州人,却又没那么软。
“对,我们东北长白山的山野菜,纯天然无污染。”
这道刺龙芽蛋饼是陈秀丽新想出来的,她在展会上做菜,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停留,主办方和陈秀丽交涉,说她又炒又炸的不合适。
陈秀丽只好退一步,想出了几个油烟少,动静小的菜。
蛋饼煎好,陈秀丽又在上面刷了点酱料,递给老先生。
老先生接过蛋饼,看了好一会才送进口里。
“还是那个味儿,还是那个味儿。”老先生眼里都是怀念之色,“刺龙芽还是蘸鸡蛋酱最好吃。”
一个多星期了,终于有个识货的人了。
陈秀丽马上擦干净手,把老先生迎了过来,给他一一展示。
老先生看见包装上花花绿绿的韩国字,迟疑片刻,他推了推眼镜问陈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