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原来自己祖宗是个大倔种,硬骨头啊

最好是趁着川省还没反应过来的时机,直接把他父母调回来,不然川省的父母调动到城市里,这俩孩子必定也得和父母一起生活。

这段时间,正是乡下晚稻成熟的时候,文建凡看到手工打稻机居然还没出现,这事闹的,这不是给我送功劳么?于是两天时间,家里的嗲嗲和隔壁的堂叔一起帮忙,只做了一个踏板式手工打稻机。耗费一些木材和一个齿杆式滚筒加上一节铁丝。

这个齿杆式滚筒的机械部分还是从麻石公司废弃的铁轨推车上卸下来的。

作业时,由脚踏驱动滚筒高速运转, 手持稻把,使穗头向前,靠在旋转的滚筒上反复翻转,进行脱粒。

这世上当领导的就没有笨蛋,这边调令刚刚发出去,川省就已经展开了动作,直接把文厚德和刘菊芳调到了蓉城市里,单位虽然还是在矿产研究所,但文厚德已经是干部编制了,刘菊芳也成了矿产研究所工会的普通职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两人还迷糊得很,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刘菊芳已经为文建平文建凡两兄弟添了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刘菊芳是个老干妈,家里正是困难的时候,突然之间天上掉馅饼,砸在了自己身上,两人都不敢相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凉山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去过,但是去过那里的人会对那里有个十分深刻的印象,穷山恶水不足以形容那里的恶劣环境,一辆公交车上,只要上来一个当地的彝族老乡,那车上的滋味可以让你记忆一辈子,很有可能你三天前吃过的饭食都会吐出来。

能离开凉山,两口子开心得不得了,而且双职工嗳,意味着建平建凡两兄弟可以不需要爷爷奶奶带了,能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做父母的怎么会不开心呢。

隔壁的同事们也在打听他们家究竟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能够调到蓉城,没听说他们家有什么关系啊?这么多年的同事,大家都知根知底的,恨人有,笑人无的心理开始作祟,更有不忿者跑到勘探队领导那里去闹,去吵,为的就是这个能够调进城里的名额。

勘探队的领导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也不清楚文厚德两口子是怎么被厅里看上的,解释不清就不必解释,“有本事你们也让厅里领导下调令,我们地质队无条件放人!”

这句话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凉山去蓉城的道路哪怕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也要走一天,除非你有能力调来直升飞机。

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准备着搬家的行李,地质队还帮他们准备了一辆卡车搬家。破家值万贯,很多一般时候用不上的东西,看似是个鸡肋,实际上要用的时候没有又抓瞎了,还得去买。所以能不丢就不丢,大家都是苦日子过来的,谁还比谁富裕不成?

两口子带着一儿一女,告别了早已呆腻味的凉山,前往了蓉城。

叔叔倒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升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玩具,居然能创造这么多的外汇,自己这侄儿,还真他娘的是个天才,成绩就不必说了,让他跳级他还不肯,看的书也是自己都不愿意看的医学书籍,没钱了还问自己这个做叔叔的借,这小子的脑袋瓜子是怎么想的呢?

建平的智商本就已经足以惊艳所有的同龄人了,要是他也和老二一样,把心放在学习上多那么一点点,这小子当个第一不好说,第二那还不是双手捧鸡蛋--十拿九稳的么?

其实叔叔更喜欢的是调皮的孩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细伢子不调皮,那就一定是生病了。”

工业厅的领导没争取到建凡的父母,就把眼光放在了建凡的叔叔和爷爷奶奶身上,再想让老两口参加工作已经不可能了,文大嗲马上就到退休的年纪了,该怎么办呢?把他们调到城里来他们还不一定愿意,他叔叔刚生的股长,总不至于又升官吧?

“要不问问他自己的意思?看看他本人有什么想法,这孩子主意正着呢!”干爹周局长提出了建议,现在又有外国人追加订单并申请专利权转让了,怎么重视这个孩子都不为过。

领导找到丁字镇来和孩子谈心,呵呵~自己孩子都没这么关心过啊。一不小心又开到了踏板式打稻机,这下可不得了,不仅节约了时间,关键是水稻脱粒非常方便。

嘉奖,必须对文建凡同学进行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