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水到渠成的,能够一蹴而就,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欲速则不达。这么说确实有为某些人洗地的嫌疑,但文建凡说的是事实啊,这部小说,要是放到香江,肯定还是能够出版的,多修改几遍,再多加些镜头和描写,应该还是篇不错的小说。
李老爷子只是有些看不惯这种思路,他说道:“你就不能换个题材写?写了又发表不了有个屁用啊!”
这次轮到李老师不同意了,站起来反驳道:“小文这么年轻,就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你应该鼓励他,打击他做什么呢?难道他写的不好吗?我站在老师的角度评判的话,他只是一个开头就胜过了很多歌功颂德的文章。”
这个问题不能吵,也吵不得,“停,我在写一本就是了,这本您就别看了,看了惹您生气就没意思了,我到时候写了新稿子再给您看好不好?”
李老爷子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不容诋毁。
“那你准备写什么?”
“写个另类的《西游记》吧,我挺喜欢西游记的,老爷子喜不喜欢?”
“齐天大圣嘛,谁不喜欢!”
“那您说说真假孙悟空之后八戒为什么再也没叫过悟空为猴哥呢?”
“啊!这,这就是吴承恩懒得这么写呗。”
“那您想不想听听我的理解?”
“你说说看,我不信你能说出花来。”
“在佛主灭了妖猴之后,唐三藏也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了,您还觉得这个事情它正常吗?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真的孙悟空已经被佛主消灭了,替代孙悟空的反而是那只妖猴,这种事情,哪怕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父母总是能够分辨出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对吧?因为不管在怎么像,他总就不是同一个人,所以在猴子回归之后,唐僧默默地念了遍紧箍咒,结果猴子完全没有反应,八戒怎是两兄弟朝夕相处,察觉到了不对,所以再也没叫过猴哥。您觉得有没有道理?”
这个思路是李老爷子从来没想过的问题,他思索了半晌还是准备回去翻书,打算重新看一遍。
“其实这本书您从后面往前面看更有意思,如来派唐僧一行东去传教,路遇各种有后台的妖怪,随意作恶不受惩罚,八戒沙僧失望之下分别躲进高老庄和流沙河,只有悟空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天庭对悟空忍无可忍,就和如来达成了办掉孙悟空,由他们保证唐三藏平安到达长安的协议。悟空战败被压在五指山下,唐三藏抛弃徒弟孤身到达长安,传教完成被封为御弟,尽享荣华富贵后寿终正寝。五百年后,悟空从五指山下逃出,大闹天庭,天庭被逼无奈,许诺猪八戒化为人身并封为天蓬元帅、沙和尚封为卷帘大将去对付孙悟空。悟空心灰意冷,去寻找菩提祖师解惑,随后他封印修为回到花果山,陪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在花果山的山顶化作了一块石头。”
这下别说是李老爷子,就连李老师都惊呆了,《西游记》还能这么解读的么?
仔细想一想,不仅仅说的很有道理,还八人间的各种真实全都映射到了书本里,这还是小孩子该想的事情么?
“呵呵,其实还有更有意思的解读,这么多年了,就连七仙女都知道下凡了,您想想,这些神和佛会不会也有自己追求的东西呢?比如爱情、比如自由,如果您是神通广大的孙猴子,您愿意被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控制吗?您确定不会杀了唐僧?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杀了他的,一个小屁孩,成天在我孙爷爷面前吆五喝六的,还不识好歹,念紧箍咒咒我,他不是找死么?当然您要是杀了唐僧肯定会要遭受到惩罚,比如再次被如来佛祖关押五百年,但是人越被关着,脾气越暴躁啊,那就会陷入死循环的,所以惩罚也会变成让孙猴子忘记前世的种种,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护送唐僧,对吧?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猴子就是猴子,他永远也不能成为人,你们说说,如果这里面一发辉,是不是又是另一本小说了?”
这种解读也没毛病,至少李老爷子和李老师挑不出半点毛病来,两人都惊讶于文建凡的脑洞,这孩子怎么总想写奇奇怪怪的问题呢?
李老师觉得文建凡已经不是同学了,他可以直接去大学当文学教授了,而且他绝对有资格站在讲台上给大学生上课。
一个老师会崇拜自己的学生吗?这个答案真不好说,估计等李老师看完了小说,就会成为文建凡的迷妹了。
李老爷子现在也在发呆,他想不明白这世间的事情不该是非黑即白的么?为什么在这小子的口中这个世界和自己认知的世界不一样了呢?难道我是佛家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他已经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了么?这小子的悟性真的高啊!
要真的说起来,这小子的三观才是对的,就因为他没有夸大其词的歌功颂德,而是把人性的善与恶同时纠结在每一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