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桂林行

想想以前,国内的围棋高手去小本子取经,只配跟十几岁的小屁孩下围棋,现在出了个文建凡,扬眉吐气了。

接下来就是电视台的采访,主要是采访宫本的,文建凡只是一笔带过,要等出了成绩,学校里老师会说文建凡如何刻苦学习,成绩如何拔尖,同学们会说文建凡怎么热心帮助同学,积极为班级荣誉做出贡献,棋院里也会表扬文建凡是如何认真履行好教练的职责,一切以成绩说还,成绩好了,才会被夸赞,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套路。

这个事文建凡没往心里去,轮到他讲棋的时候,他还是会挑一些定式和行棋方向来讲,至于战斗,那是比算法,比你是否已经有了准备,单单是一个局部对周边的影响才是最大的问题,再有就是劫争的问题,自找损劫那与自杀无异,没准备你打什么仗,就像是枪里没子弹一样,烧火棍只能偷袭,不能长远。

林林总总他啰嗦了一大通,都是针对年轻棋手的最突出的问题进行的批评,虽然说的很严厉,但是年轻人还是很佩服他的。

现在棋院里人手一本《孙子兵法》,就连陈院长都在读这本书,小本子不认识汉语的,则让懂汉语的帮忙翻译,消息传到小本子那边,大家也都争着买《孙子兵法》。

文建凡的棋谱已经流传到了小本子那边,所有的棋院都在研究他的招法,如果文建凡赢下关西棋院,谁还能挡住他?

吴大师老了,自从出了车祸之后,他就精力不济,而且已经是花甲之年,成了精神象征了。

棋院出发桂林,还是坐火车,文建凡不得已也跟着去了,路上自然是要带着二胡的,大家都想感悟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慧根。

文建凡拉了几首歌曲,大家只觉得好听,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连好坏都听不出来,何谈感悟哦。

星城,文建平从报纸上看到了文建凡的名字,都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他为什么就那么优秀?而我却还要在学校里和别人比成绩呢?

其实他已经很优秀了,在一中能到前十名都是很优秀的学生,直接保送进高中一点问题都没有,叔叔婶婶经常回家看嗲嗲娭毑,聂伯伯和周叔叔也经常来看看二老,还动不动就请他们三个去饭店里吃饭,文建凡的补贴也从来没有停过,想嫉妒都嫉妒不起来啊。

嗲嗲身体还好,娭毑经常胃疼,喊她去大医院她也不去,叔叔也劝不动她,就更不要说嗲嗲了,嗲嗲这辈子最怕的就是娭毑,娭毑喊往东,嗲嗲不敢往西,还是要等这个老二回来才有用。

小主,

文建凡是不知道,要是知道,早就回来了。他隔半个月就写信回来问好,还千叮咛,万嘱咐的,要保重身体,等孙儿那个国际大奖回来光宗耀祖。

车到桂林,就是看山,看水,最应景的就是《大地飞歌》了,文建凡不需要下棋,解说他们也都能行,他能做的就真的是乐山乐水乐天了。

桂省多山,多水,田地很少,于是那里的人民就开挖山丘,层层叠叠的梯田就是劳动人民用汗水与血水浇灌出来的成果,龙胜的梯田就非常有名。

文建凡说要去,小本子代表团也就要跟着去,本来去阳朔的,推迟两天就是了,外国友人的要求还是要满足的。

虽然来得不是时候,庄稼都收割完了,但真正爬到山上,望着一层叠着一层的梯田,还是不禁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而感慨。

在山上磨蹭了许久,要回程的时候大巴车不幸趴窝了,好在旁边就有村寨,金坑寨,这里的道路实在让人一言难尽,走到村寨里面,每个人的鞋子仿佛重了好几斤,上面全都是泥巴。

领导是不想让外国友人看到内地的清贫生活,埋怨着文建凡,文建凡却不以为意的说道:“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就想在围棋中总有逆境的时候,难道我们就不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吗?”

山寨的主人们不懂得什么是围棋,但最朴素的感情他们是知道的,哪怕桂林北保卫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他们对小本子还是很仇视,正视历史,才能正视自己。

晚上山寨的主人们还是热情的欢迎了大家,篝火晚会是少不了的,他们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当地自酿的米酒,更多的是山歌,人人都会唱山歌,要不怎么说人人都是“刘三姐”呢!

文建凡还小,不喝酒的,他仔细询问了山上梯田的耕种情况,每年种一季的稻子,收成还行,就是水牛太少,耕地牛不够,普通的拖拉机上山下山都非常的不方便,有时候轮子打滑,搞不好还会把拖拉机从山上摔下去,还是完全要靠人力。

为什么不把拖拉机的轮子变成齿轮的形状呢?一个念头从文建凡的脑海里冒出来,“老爷子,您带我看看你们的拖拉机,我来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