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嵩山行

第九十章 嵩山行

“爷爷,您有没有想过我们很可能还会经历一次战争呢?”文建凡问道。

“战争?谁怕啊?!你谁是哪个国家?美帝?还是苏修?大不了你爷爷我在上一次战场,杀他几个狗日的。”老爷子瞬间变了脸色。

“呃,不会是他们,美帝现在经济情况不好,越战没打赢,还在舔伤口呢,苏修现在也是缓和政策,他们也不会随便对我们动手的,倒是南边,我们的南海地域辽阔,海军又不够强悍,要起冲突也只可能是南边。”文建凡平静的说道。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们国家怕过谁吗?”老爷子有些不屑的说道。

“唉,我不是说怕谁,而是咱们国家做了防备吗?去年的时候越南就赶走了我们不少侨民,还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他们这是被苏联当枪使了,有意和我们国家为敌啊。您那些战友要是有研究这个的,您最好还是提醒一下。”文建凡提醒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们现在还在统一阶段吧,自己家里的事情还没处理好,咱们还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偿的援助,给他们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对我们动手的,不然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么?”老爷子怎么可能相信文建凡的话。

老大也坚定的站在老爷子这边,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怎么可能会撕破脸呢?文建凡知道自己这是唱了一曲《阳春白雪》,没人能懂啊。

郁闷了一晚上的文建凡草草的洗漱了一遍,今天约好了去亲戚家里走一走,尤其是几个姑妈家里。老一辈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强势的话,女方在夫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待在乡下的日子过得很快,每天一幅速写,或是风景,或是一幅行书临摹,练习的是笔意。一转眼就过了大年初三,该拜访的亲戚朋友都拜访了一遍,不算买的东西,钱花出去小两千块。老爷子还惦记着去汴京的事,文建凡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回程。

“爷爷,这是介绍信,一共三张,一张湘省省委的,一张湘省高院的,还一张是辽省省委的,您自己看看,还需要什么不?”文建凡的萝卜章做得十分逼真,完全看不出破绽。

“行了,你自己直接回四九城吧,我到了郑市就下车。”老爷子言简意赅的说道。

文建凡搞不懂老爷子的心态,不就是当过一段时间的警卫么,怎么能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以自己的能力完全不需要介入所谓的政治就能生活得很好,二十岁退休不是梦想啊。

很快郑市就到了,目送老爷子下了火车,文建凡还是有些不放心,唉,再怎么也是爷孙呐,只是当文建凡出站的时候,视野里已经找不到老爷子的身形了。

郑市是个年轻的省会城市,星城还只是被文夕大火烧过,而这个城市以前完全就是个小县城。五十年代因为京广铁路才成为的省会,没什么东西好看的。

老爷子既然不需要自己,那去哪里呢?要不去少林寺看看?说不定真的有七十二绝技,真有隐姓埋名的扫地僧呢?只是身上带的东西有些多,干脆寄存在火车站吧。

一个人出行就是这点好,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只要带着钱和全国粮票,再加上一张介绍信,天下之大,哪里都能去得。

一个背包,一支箫,一个画板,文建凡坐上了去登封县的长途客车。哪怕是春节,全国各地都照常上班,所以客车里人不是很多。

一路上颠簸着,时不时还有人在车厢里呕吐,空气里弥漫着酸臭的味道。开窗也只能短暂的开一小会儿,不然窗外刺骨的寒风能把人冻感冒。这已经不是旅行了,完全是在遭罪啊!

小县城到了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晕头转向的文建凡下了车,拿出国家棋院开具的介绍信,找到县委招待所住下。他的肚子虽然很饿,但一路上的酸臭味把他熏了个够呛,感觉吃不下任何东西。

第二天起床,文建凡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很多遍,招待所的面条救了他一命,一碗哪里够啊,两大碗面条下肚,吃饱喝足,文建凡开始打听这附近历史悠久的少林寺,结果招待员鄙夷的看了文建凡一眼说道:“少林寺哪有啥子东西看哟,三十年代就被一把大火给烧了,你要看还不如去嵩岳寺去看看呢,那里至少还有北魏时期的塔楼,再往上面还可以到封禅台,只是这大冬天的,你就在山下转转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