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朝自开国以来就深刻汲取前朝臣强帝弱的血淋淋的教训,三任皇帝都以强势手腕御下,什么后宫干政、什么儿子夺嫡是根本不存在的。
别以为建武帝他爹温和仁义就会被臣子欺负,别忘了两个成语:绵里藏针,以柔克刚。这种“太极”功夫是杀人不见血的。
建武帝二十来年的强势统治下,兄弟、儿子、臣子都老老实实上班。就算有点儿小心思,最多也不过是喝点儿花酒级别的,根本翻不起大浪。
帝王势强,臣子必势弱。有人会说康熙不强势吗?怎么还弄了个九龙夺嫡?那是老康皇位坐久了之后突然抽风把老大和老八扶起来给太子当磨刀石,给他们权力才能有想头儿,否则什么皇子阿哥通通靠边站。《清史稿》中明明白白记载着太子头二三十年是多么的风光无限,他的哥哥弟弟们在他面前全是臣,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欲望是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疯长。
就在义忠亲王接到他皇帝哥的秘信后,他以为他哥病情加重要托孤给他先是担心得不行,但幕僚那句“亲哥和亲侄子当皇帝能一样吗?再说那位置原本就该是你的”却一下子击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那个念头。
他十二岁那年,皇后病逝了。母后临终前忧虑地看着他说:“是为娘把你生得太晚了。你一定要时时刻刻听你二哥的话,不要做让他不喜的事,他会保你一生富贵的。儿啊,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只要你二哥在一日你就一定不能消想那位置。”他含着泪答应,此后他遵照母亲的遗言和他二哥相处得感情越来越深。只是成年后夜深人静时他也偶尔想过:母后还是有遗憾的吧,不然为何说把他生得太晚了。如果不是皇爷爷九挺他二哥,那他是不是就能接了他爹的班呢?
母后也说,他二哥在一日他就不能动妄念,可是他皇帝哥要是不在了呢?要是不在了呢?他为什么不能消想那个位置呢?他又比那几个侄子差什么呢?
虽然心动,虽然纠结,但义忠亲王对他哥的本事心知肚明,没有确定他哥真的不行了他是一动也不会动的。看到他如此犹豫又纠结,幕僚又退了一步道:“若陛下真有什么,怕是几位皇子也会不大安份吧?陛下临走前不是交待给主公了吗?那主公做好准备以防万一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义忠亲王思忖了片刻后,同意了:“去给那边送个信,让他们先赶到到城外听命。”
跟在他哥身后混了几十年,义忠亲王缜密的心思就连建武帝都没看出来。
他吩咐人悄悄将建武帝病重有可能不治的消息悄悄透露给大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他要让他们先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