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论”给了孙耀华当头一棒。
她此刻才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真实性。
有她以前想象中的绮丽浪漫,但同时也不缺少阴凉蚀骨的荒谬。
还记得那天她冷笑着怒骂出声后,孙母的怔然。
她看着孙耀华,停顿了许久,才道,“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它们是怎样的,就该去看看生活在这之下的女人们是怎样的。”
她们是否吃得饱,是否有尊严,是否体面,是否豁达,是否安全……
“华儿,妈妈只希望你能做掌控自己命运的那个人。”
这是孙母那日在最后留给她的话。
在这以后,她便再也没提过她与赵瑞华的娃娃亲了。
孙耀华为此感到无比幸运。
她有懂她理解她疼爱她的父母,在这样一个被禁锢的时代。
但这时代的大多数父母,还是古板,保守,权威,奉行一言堂的。
比如孙府的大老爷。
大少爷阔别双亲,远赴英国留学八年,如今可算学成归来。
为了弥补长子多年以来离家的辛苦,大老爷为他的儿子准备了一份大礼。
给他定了一门亲事。
孙耀华想起大伯父满面笑意地向众人宣告这个消息时所说的话。
“祖儿此番归国,定要光耀门楣,有道是先成家后立业,他这么多年在外受苦了。我便做主,给他说了个门当户对的亲事,女孩儿是城东吴家的大小姐,也是个读了书的新女性,两人倒也般配。”
那时听着,她就很疑惑“弥补”与“为儿子定亲”有什么必然联系。
盲婚哑嫁倒成了给儿子的归国惊喜。
孙耀华不知道大哥孙耀祖心里如何看待这桩婚事,她反正有些笑不出哭不得的僵硬感。
但还是那句话,她说了不算,她影响不了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
她只有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总之,这桩“门当户对”的般配婚事即将达成。
而且大老爷还难得开明了一次,考虑到长子和准儿媳都是如今的新式青年,便大手一挥,决定叫他们举行西式婚礼。
穿西装打领带不在家里拜堂,而在教堂宣誓。穿白色婚纱戴头纱,不穿喜服不盖盖头。
坐在教堂下的时候,孙耀华还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