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至一半,想到米已下锅,无法收回,只好咳嗽一声,转念说道:“兄台说的有理,而今天色虽暗,其实未过申时,相逢即是有缘,今夜虽无酒水,倒是可以炖一锅鸡汤,正好驱寒祛湿。”
言下之意,自然是打算由他出钱,买下老妪一只家鸡,算是凑份子一起开食。
这话算是说到老妪心坎里了,立时喜笑颜开,出口赞道:“读书人的话就是中听,我这就去外面杀鸡,你把柴火往里塞一塞,后面连灶有口小锅,把水加满就好,等前面大锅里的饭煮好,后面水也开了。”
此间主人和新到客人都这么说了,李大狗自然不会横加阻止,遂道了一声“好。”
内心嘿嘿一笑,‘这位先生讲话礼貌之余,居然还带有一点江湖气,不过总归是个读书人,学不来江湖人的随性而为。’
老妪出门之时,经过李大狗的身旁,破天荒的点了点头,称赞他之前说的话,边走边道:
“后生说得也是在理,家里家外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精打细算才是过日子的正事,没想到你年纪轻轻,还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很难得了,很难得了。”
李大狗停下手上动作,学着卫同的称呼,改口说道:“伯母说笑了,在家里时,父母常说‘吃不穷,用不穷,不调不算要受穷。’我也是出了一趟远门,才知道这些道理,换了以前,就不会考虑这么多了。”
将要出门的老妪脚步一顿,有些昏黄的双眼,透过雨幕看向不远处的朱漆华盖大车,又想起灶台之上,那些做工精细的黄铜器皿,轻轻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苍老的左手,撑在柴门之上,微微晃动了一下花白的脑袋,挪动着脚步出了厨房。
李大狗丢下手中剥开的花生壳,见朱权和卫同都用奇怪的目光看向自己,心中一忽,明白是自己说错话了。
讪讪一笑,将手中的一捧花生塞给朱权,又指了指草堆旁的豌豆和玉米,吩咐着道:
“你把这些剥好,洗净之后和切好的腊肉一起放进锅里,雨湿路滑,还是我去杀鸡为好。”
临出门时,又对烧火的卫同说道:“卫先生注意火势,锅里不见水时,火就不宜过大,若能闻到饭香,只需保持文火就行,起锅之前再塞三两根木柴进去,一灶柴火烧完,留着余温再闷半刻多钟,这锅八宝饭就算是煮好了。”
“这……好的……好的…我会记住。”卫同挠了挠头,尴尬一笑。
大概是以往少进厨房,听他这么一通交代,不免有些发懵,仔细回想李大狗说的个中细节。
李大狗哈哈一笑,“卫先生记不住也没事,杀鸡宰鸭我可是行家里手,很快就会回来……”
说完不等对方回话,一手抓过菜刀,几步跨出柴门,赶到了老妪身旁,与她一同进入客厅。
不大的客厅没有点灯,比狭小的厨房还要更昏暗,待老妪跨过门槛,李大狗先一步取过挂在门后的蓑衣,就要往鸡舍抓鸡。
老妪在身后不停叮嘱,“后生捉那乌毛鸡就好,别把摸错了公鸡,它会啄你,要小心些儿,笼盖不能开得太大,让它们跑出来就不好了……”
李大狗系好绳子,挥了挥手,哈哈笑道:“晓得,晓得,杀鸡可是我的老本行了,你就在这歇着吧,保证误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