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青的母亲在得知消息后,也匆忙赶到了郑花花家。她手中提着一包衣物,眼中噙着泪水,但遗憾的是,她的儿子已经离开多时。
从太平镇到高竹县竹节的老家,这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对于这群徒步跋涉的流亡者来说,无疑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旅程。
竹节原本就是高竹县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养路工,母亲早已离世。父亲竹安民从高竹县开始养路,一直养到了金城县的太平镇。
在他与竹节的继母贾仁兰结婚后,五岁的竹节便跟随父亲来到了太平镇。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卡车,上面载着全副武装的武斗人员,使得柳青青等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他们无法确定这些“兵”是否是牛大力派来的敌人。
夜幕降临,饥饿和瞌睡同时袭来,但他们仍然强打精神,眯着眼睛在黑暗中前行。幸运的是,他们一路上并未遇到任何麻烦,安全地抵达了目的地。
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两天两夜奔波之后,他们终于平安抵达了心中的目的地。
在这段旅程中,他们不仅翻越了崎岖的山脉,最终抵达了高竹县。
在那里,他们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隐秘准备和筹划。之后,他们接到了来自金城县联合兵团的命令,要求他们迅速前往金城一中集结。
他们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先是穿越了险峻的山岭,然后沿着一条汹涌的江流而下,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终耗费了三天半的时间才成功抵达了金城一中。
这所中学,作为金城县唯一的学府,曾是知识的殿堂,如今却已不复往日的宁静。
由于形势急迫,它更像是一个临时的难民营,里面挤满了来自全县各地的流浪者,他们都在这里寻求庇护。
“文攻武卫”让他们背井离乡,但他们对革命的热情却让他们忘记了恐惧和痛苦。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口号:为了保护伟大的统领,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在他们眼中,生命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他们更看重的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荣誉。
金城县,这座面临滔滔渠江、背靠三座坚固山寨的县城,此刻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一座山寨名为万宝寨,它雄踞在县委、县政府首脑机关的背后,仿佛是一个忠诚的守护者。
寨上驻扎着几百名荷枪实弹的武斗人员,他们时刻准备着应对任何突发情况,确保县城的安全。
第二座山寨名为玉河寨,它位于万宝寨的左侧,与万宝寨互为犄角之势。寨上隐蔽着两百多条枪,与万宝寨形成了紧密的防线。
这两个寨子都装备了数挺一二七高机枪,它们犹如一双锐利的眼睛,时刻监视着县城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够突破这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