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接龙中止。我们继续划船,让蚱蜢小舟驶向荷塘深处,又转了一个大圈,孩子们划得手都酸了,也尽兴了,就离船上岸。手上都抱着荷花荷叶和莲房,一起到收费地点连蚱蜢舟的租金一并计算交齐,然后开开心心回到家里。大家分头洗澡换衣服,有的开始泡莲花冰糖水,儿子说要拿一部分莲花莲叶去送给外公外婆煮水喝,问我什么时候过去?我洗澡好换好衣服就带着男孩到他外公外婆那边去了。跟爸妈一起喝茶聊天,沟通很多事情……中午前就回家准备跟孩子们一起用午餐。没办法留下来陪爸妈一起吃饭,这在父母亲看来,是有点小小的遗憾,毕竟很久没跟他们一起吃饭了。但爸妈还是能够理解我为人处事……我走之后,爸爸安慰妈妈说:
小主,
“谁让我们生的女儿这么知书达礼,这么讲究细节和礼仪!她怎么看都具备“谦谦君子德”的风范!就是对小孩子也不会失礼,毕竟她家里有小客人在,搁他们一边觉得不大好。我们的女儿太有大局观念了,她是一个很有格局的人,处处与人为善,怎奈命运亏待了她。还好天佑善人!”
正午12点,跟孩子们在一起开心的用着午餐,我给他们一人发了100元,以之奖励他们上午朗诵诗词的表现。孩子们都不敢拿,都说还有,平时他们零花钱用的很少,我让他们拿着,留着备用,偶尔急需买学习用品什么的,最后才都收起来了。
吃完收拾好了,大家都休息一下,因为早上划船也挺累的。休息完,孩子们又聚在一起,一人拿着一杯莲叶水喝着,还缠着我为他们讲故事,孩子们平时也很喜欢听我讲故事,一有空隙就想让我讲讲历史故事给他们听。我答应了,就跟他们讲了这个故事,名叫《也让你为难》: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又很擅长诗文,走到哪儿都撰联题词。有一次下江南时,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到民间私访。
他走到一个地方,见一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乾隆皇帝想看看乡俗,便机灵一动,叫侍从拿出三个铜钱,又写了一个单联一起送去,作为贺礼。
联句是: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这下农家主人可为难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怨这个不速之客,不该这样为难人。
可巧,农家主人的小儿子在旁边看见了,也就向父亲说,要写联应对。
父亲心想,10岁的小孩懂个什么,还要对对子?正在犹豫时,儿子已挥笔写下了下联: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回句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现了农家人的待人诚恳,这样一来,反倒使乾隆皇帝为难,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得了。
好在他没穿龙袍,也不怕失身份,就以会会写对联人的借口,还是进去了。
讲完故事,孩子们都觉得有趣,自然就鼓掌,还连连说好听!还嫌故事太短,要再讲一个长一点的。我说再讲一个可以,你们听了可要动脑筋说说听后感给我听,他们都说好,没问题!又开始讲第二个故事了,这个故事名叫《苏学士联坛留芳》: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后,自认为博学多识,才思敏捷,于是很狂傲的在门前自书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不久以后,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来一本书向他请教。苏轼接过一看,书上尽是些他不认识的难字、僻字,他费了半天力,仍然不能明白,弄得脸上甚为无光,老人见状,也未说什么话,微微一笑,告辞而去。
苏东坡马上醒悟到,老人是前来告诫自己不要太狂妄,太骄傲的,于是急忙拿着笔出了门,在对联上添了四个字,变为: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苏轼以此自勉,果真成为北宋时最有名的大文学家。
苏东坡有一次和诗人黄庭坚来到野外游玩,坐于一株古松下饮酒下棋,一阵春风吹过,松子偶落于棋盘上,苏东坡即以此吟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引颈四望,见不远处有一老翁坐于柳树下钓鱼,即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