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工,真是太了不起了。”
“您过奖了,这都是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功劳,我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安田博士谦虚地说道。
因为这座大楼只是为了进行隔震设计的测试而建造的,所以,在建造过程中,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这座大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测试它能否抵御人工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
因此,大楼内部的电力、水管、以及室内装修等都被省略了。
但这座大楼在建造过程中,却应用了安田博士开发的各种隔震设计技术。
从最初的设计,到建筑结构和框架的搭建,每一个环节都以抵御人工地震带来的冲击和震动为核心目标。
“对了,你们打算如何制造人工地震?”
“过去,大规模制造人工地震的方法,是在地下深处埋设核弹,然后进行远程引爆。”
“核武器……”
听到安田博士的话,我们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曾经计划利用核弹制造人工地震,来摧毁对方的城市。
这不是公开使用核武器,而是一种秘密行动和恐怖袭击。
苏联的目标是美国的中心城市纽约,而美国国防部则计划袭击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但要实施这项计划,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的难题,而且风险极高。
随着冷战的结束,这种秘密计划也被废弃了。
但当时的技术和经验却被保留了下来,并被应用于探测和评估地下核试验的规模。
看到我们的反应,安田博士笑了笑。
我知道,安田博士不可能为了制造人工地震而使用核武器或类似的武器装备。
而且,即使他想用,他也弄不到这些东西。
“过去,由于人工地震制造技术和理念的落后,才会出现那种简单粗暴的方案,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不过,现在日本的抗震研究所和地震研究所,依然会在实验室里搭建小型模型,然后用机器模拟地震,来进行抗震实验。但这种方法无法模拟出隔震设计测试所需的强震和人工地震。”
“那日本的那些地震研究所,能用小型设备制造出多大的地震?”
“首先,那些设备的体积都很小,而且只能模拟出机械震动,所以,它们能制造出的最大震级也就 7.0 到 7.5 级左右。当然,这个震级范围已经涵盖了日本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但对我们来说,这远远不够。小型模型的模拟实验,无论做得多么精细,都无法与真正的大规模实验相比。”
安田博士一边回答,一边望着眼前的实验大楼。正如他所说,在国土狭小的日本,进行地震实验有很多限制。
虽然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但他们没有像美国内华达沙漠这样广阔的试验场地。
在这里,安田博士可以进行他想要的大规模实验,但在日本,这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安田博士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他来到美国,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这次实验,我们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制造人工地震。我已经在这栋大楼的地下,安装了我在美国研发的共振波发生器。当然,这个装置距离大楼有几百米的距离,我们还为它配备了专门的电力供应和配电设施。”
安田博士继续说道。
建造一座大型实验大楼来进行隔震设计测试固然重要,但制造人工地震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安田博士已经研究了多年,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那就是共振波发生器。
共振是指声波或震动中的多个频率和震动叠加在一起,产生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强大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