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二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在这一刻,也不禁感到紧张起来。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另一个监控摄像头的画面亮了起来。
这是一个距离发射控制中心大约200米的地方,地面上没有任何建筑物。但此时,地面上的一块区域正在缓缓打开。
厚重的金属井盖缓缓升起,露出了一个巨大的发射口,场面十分壮观。
在发射口的最下方,一枚重达数百吨的SS-18“撒旦”火箭正静静地等待着发射的命令。
“发射倒计时开始!火箭发射系统供电正常!”
“倒计时开始!10、9、8……”
发射控制中心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就连曾经多次目睹过雅茨克基地发射卫星的尤利娅·伊万诺夫,此时也收起了往日的从容,神情严肃地看着大屏幕。
当最后一个数字“0”出现的瞬间,一股强大的气浪席卷了整个基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轰的一声巨响,SS-18“撒旦”火箭喷射出耀眼的火焰,直冲云霄。
液氢液氧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推力,将这枚重达数百吨的钢铁巨兽缓缓地抬离了地面。
这种威力,是普通的汽油发动机根本无法比拟的。
因此,目前人类发射的大型火箭,大多使用的是液体燃料。
虽然液体燃料的存储和运输都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需要一直保存在超低温的环境下,但这依然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推力最强的火箭发动机。
监控画面显示,发射井的井口处喷射出熊熊烈焰,照亮了整个夜空。
紧接着,SS-18“撒旦”火箭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缓缓升空。
看到这一幕,鲍德温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正常!”
“SS-18‘撒旦’火箭开始加速!”
发射控制中心里的工作人员不断汇报着火箭的飞行状态。
巨大的火箭穿透云层,越飞越高,很快,我们就只能看到火箭尾部喷射出的火焰了。
但很快,火箭就变成了天空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红点,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我们只能用肉眼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短暂瞬间。
以每秒11公里以上的速度飞行的SS-18“撒旦”火箭,很快就飞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高空。
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的考验。
当火箭飞到肉眼无法观测的高度后,我们就只能依靠地面上的精密雷达和通信设备来追踪火箭的飞行轨迹了。
雅茨克基地配备了性能先进的宇宙观测雷达,能够实时追踪SS-18“撒旦”火箭的位置、高度和方向,并将这些数据显示在发射控制中心的屏幕上。
不仅如此,我还计划将这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大气层外围的高轨道。
一般的人造卫星,由于性能的限制,以及为了提高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通常会被送入距离地球较近的低轨道或中轨道。
但这样做的话,很容易受到其他卫星的干扰,而且卫星轨道的调整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我让人工智能“哈斯”设计制造的这颗人造卫星,其性能远超目前世界上所有的人造卫星,即使是在高轨道上,也能正常工作。
而且,将人造卫星送入高轨道,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容易被地面上的观测设备发现,可以更加隐蔽地执行任务。
我发射的这颗人造卫星,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位于中低轨道上的其他人造卫星。
但其他人造卫星却很难发现我的这颗人造卫星。
这也是我的这颗人造卫星的强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