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最美医者

在太阳终于露出它那久违面庞后的第三天,全国各地犹如接到统一指令般,根据各自预先制定好的时间规划,有条不紊地陆续开启了消毒杀菌工作。这场大规模的行动首先从广袤无垠的天空高处拉开序幕,一架架直升机如同英勇无畏的战士,携带着装满消毒液的巨大水箱,呼啸着掠过城市和乡村的上空,将白色的水雾如瀑布般倾洒而下。紧接着,地面上的工作人员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手持各式各样的喷雾器,或背着沉重的药箱,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小区以及各类公共场所之间。

无论是繁华喧嚣的都市中心,还是宁静偏远的乡间小道;不管是高楼大厦的内部走廊,还是低矮平房的房前屋后,都能看到这些忙碌身影的踪迹。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哪怕是最细微的缝隙或者隐蔽之处,也要确保消毒液能够准确无误地覆盖到位,真正实现一场全面且细致入微的地毯式喷洒。

其实在此之前,每当雾霾浓重得让人窒息的那些日子里,相关部门也曾组织开展过类似的消毒作业。而且每次执行过后,经过专业检测发现,雾霾中的病菌浓度的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令人感到沮丧的是,这样的好转仅仅只是昙花一现罢了。没过多久,那些顽强的病菌又会死灰复燃,其浓度更是像坐火箭一样再度飙升至高位水平。似乎只要那灰蒙蒙的雾霾依旧笼罩在我们头顶上方迟迟不肯散去,想要将这些无孔不入的病菌彻底铲除干净,就永远只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尽管当太阳升起,雾霾消散之后,无论何地采集的空气样本,均未发现毒菌丝的丝毫迹象,但相关部门依然未敢掉以轻心。因此,他们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消毒杀菌行动。唯有经过彻底消杀的城市,方能逐步推进复工复产进程。

随着居家隔离的漫长日子一点一点过去,终于逐渐显露出了转机的曙光。那些已经在家中憋闷许久、长时间都未曾迈出家门一步的居民们,心中开始躁动不安起来。原本沉寂了数月之久的小区,就在这短短两天时间里,竟然出人意料地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虽然社区的广播每天都会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播放着:请大家耐心等待进一步的通知,千万不要擅自外出。然而,总有一些人实在是心焦难耐,根本无法安静地坐在家中等待。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被限制出行的这段时光太过难熬,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种折磨。

考虑到只要一踏出所居住的楼栋,就很有可能会遇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阻拦和劝返,所以一部分年纪较大的居民,也许在内心里早就抱定了“此生无憾”的想法。于是乎,这些老人不顾家人的劝阻,每天都想尽办法、不顾一切地爬上自家屋顶的天台,只为能够尽情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享受一下那短暂而又珍贵的自由时刻。

尽管当前天气炎热异常,室外温度早已攀升至三十五度以上,然而,每天早晚时分,仍可见一些人前往天台沐浴阳光,他们声称因长久居家,亟需外出感受一番自然气息,以接地气。

每日,赵晓慧自家中阳台向外眺望,总能见到对面楼宇的天台上聚集着几小群人,似乎正在交谈。他们之中,有的仍佩戴口罩,有的则已摘下,不过现如今,口罩的佩戴与否已不再那么至关重要,因为随着雾霾的散去,那些令人忧心的病毒也随之不见踪影。然而,国家出于对民众安全的深切关怀,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连续多日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在未能确信病毒已彻底消除之前,政府谨慎行事,不敢轻易解除相关的防范措施。

对于即将到来的解除禁令、允许外出的情况,赵晓慧显得格外从容不迫,认为那不过是近在咫尺的几天罢了。同时,她也意识到,这样平静安宁的日子实则已所剩无几。因此,趁着禁令尚未解除的间隙,赵晓慧决定彻底清理冰箱,将手头大部分可烹饪的食材悉数转化为即食佳肴。

经过前几个月日复一日的烹饪消耗,她原先储备的食材早已大幅减少。在这最后的几日里,她几乎是不间断地忙碌于灶台旁,终于将那点残余的库存也一一转化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不留一丝遗憾。

赵晓慧沉浸于室内充盈的熟食气息中,心中暗自思量,即便未来几年他们都无需亲自下厨,她和钟广鑫两人的口粮也绰绰有余。

时至九月三日,全国迎来了禁令解除的消息。尽管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肺肿的有效药物,对毒菌丝病毒的研究也未见突破性进展,但人们不能因恐惧病毒与雾霾的再次侵袭而永远禁锢于家门之内。至少眼下的生活,人们已不必再为病毒的威胁而忧心忡忡。

国外解除限制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一切变化似乎都在转瞬之间。当笼罩多日的雾霾终于散去,民众纷纷踏出家门,沉浸在那份久违的自由与清新的空气中。然而,这一景象背后,却掩藏着无数人的辛酸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