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城市农村

钟广鑫仅是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便任由她的举动,没有多加阻拦。

随着夜间活动人数的增加,外界的路灯系统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升级。如今,这些路灯不仅数量上更为密集,亮度也有了显着提升,虽不及日光之盛,却足以让夜晚不再昏暗。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路灯的顶端还特别增设了捕蚊装置,于是,那些曾经成群结队、在灯光下盘旋的蚊虫,此刻正纷纷被吸引至捕蚊灯周围,发出阵阵。

当他们步出小区时,沿途已见众多居民领取完补给品正返回家中。一些人抱怨政府出手不够大方,所给的物资仅够勉强糊口,连牙缝都塞不满;而另一些人则感慨政府的援助来得正是时候,若非这些及时雨般的物资,家中恐怕早已粮尽食绝。不过,对于物资发放能否持续到生活恢复正常,大家心中都打着鼓。许多人暗自期盼,这份援助能延续至一切重回正轨之时,否则在失业潮、酷暑难耐与食物短缺的重压下,没有了这些救济物资,他们的日子恐怕将举步维艰。

卢青边走边谈道:“我有所耳闻,有些住宅区已经着手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了。就目前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长而言,发电简直易如反掌。”

徐志磊回应说:“那样的住宅区大概是别墅区吧。若要为整栋居民楼供电,除非将整个大楼的外墙全面覆盖太阳能板,即便如此,或许都未必能满足需求。唯有别墅区的屋顶条件较为适宜。像我们居住的这种普通小区,如果依赖太阳能发电,恐怕仅能勉强维持电梯运行和路灯照明的基本用电。”

喻子健言道:“倘若当前的高温与强烈日照,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常态,那么太阳能发电的广泛应用将是势在必行。只不过,尚难断定这是短暂现象,还是会长久持续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卢青闻言,面露忧色:“倘若一直如此,那可真是不堪设想。雨水稀缺,阳光炽烈,地球上的水源岂不要被晒干,人类又将何以生存?”

此时,徐志磊边走边向他们发问:“近来似乎兴起了一股返乡的风潮,许多在城市难以立足的人们,正期盼政府能安排他们去乡村务农呢。”

钟广鑫在网络上并未搜寻到相似的报道,于是进一步询问:“这情形,难道是像以前知青下乡那样的模式吗?”

徐志磊摇了摇头,回答道:“绝对不可能是知青下乡的翻版。即便国家有意借此缓解城市压力,农村居民也未必会欣然接受。况且,如今哪里还有充裕的土地供人耕作?荒地的开发与利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土生土长的人来说,他们哪里懂得耕作的技巧?就当前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而言,

卢青同样满怀好奇地问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徐志磊解释道:“或许到时候会进行一次户口普查,要求农村户口的人尽量返回村庄。这时,有些人便瞅准了这个契机,想要通过花钱的方式,跟随那些能回村的人一同回去,意图在别人的村子里安家落户。现在,不少人正四处寻找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听说,如果有人能帮他们成功安家,即便不用正式落户,只要有个栖身之所,能分到一些田地,就能获得高达上百万的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