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已不是独绝

浩浩岁月,能够留名着作的,无一凡人。

所以,即便是贾岛的诗句,书院学生们也不可比拟。

这更让他们绝望。

整个文经流派的院落,充斥着郁郁不得志的氛围。

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郁郁不得志后,有些文经流派的学生不再苦寻作诗作词之路。

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写起了散文小说。

朱萧索也看了书院中一些学生的作品。

笔力相当,构思出彩,言之有物。

短短二十年,已经有了论与赋的雏形。

朱萧索甚至怀疑,再过二十年,他就能看到修仙界的名着诞生。

而文经流派之中,作品最佳的,居然是文易和。

其他文家子弟,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文家大有在文经流派再起的势头。

这也让朱萧索颇为感慨。

文通天虽然没有什么文采方面的天赋。

但是在他的千年熏陶下,文家人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和积累,确实要强过其他人。

除了文经流派,乐艺流派也有些发展。

即便朱萧索没有将诗词与曲艺联系起来,但他在卑今试将《水调歌头》的词交出,让程清宵谱曲的举动,也被许多人记在了心中。

有些触类旁通的学生,选择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谱曲,并且以此快速达到了尊古境后期的境界。

也有人将几篇情感相通的诗词名篇串联起来,加以润色与过渡,唱出了绵绵长曲,同样修为突飞猛进。

还有的乐艺学生,扎根于百姓的生活之中,编出了忧国忧民的悲壮曲目,甚至因此一下打通了尊古境大圆满的瓶颈。

还有朱萧索发家的数理流派。

这个流派,依旧执着于实验验证。

发展虽然缓慢,但依旧在前进。

朱萧索前世修习的量子与电磁等,仍然未被其他修士发现。

所以到此为止,朱萧索手中的入神理论仍然充裕。

不过,前世的经验告诉他,科技的爆发是井喷式的。

很有可能几十年甚至十几年里,集中出现。

朱萧索也没有阻拦封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