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弹劾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4634 字 3个月前

第二件是等他二兄入京后,请他稳住外面的局势。

董旻当然不明白这两件事的用意,而刘协并没多解释,只是回了句:

“今夜宫内将有大变。”

之后事情的发展就和刘协说的一样,前殿内杀的血流成河,而刘协却趁着无人注意溜回了宣室。

直到现在,董旻依然有点不敢相信,难道这一切都是眼前的这名孺子预料的?

委实早慧了些。

董旻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猜到这次事的最大受益人就是眼前的刘协。

首先一个就是宦官们实际上并不太支持刘协,甚至一定程度上是有仇的。因为当年杀害他母亲的何皇后就是在张让等人手上保下的。这些人也几乎都是支持的皇子辩。

另外就是外朝的公卿们普遍也孩视刘协,只将他当成了个孺子。这个时候两派厮杀,受益的就是刘协及其陈留王党。

董旻是知道的,这皇子刘协去年被封陈留王后,就得开府。朝内不少俊彦都聚在他的麾下,如名士胡潜、谒者法正、射援、吴匡、来敏等人,都是一时俊彦。

这些人统统被称呼为陈留王党,可能这一次出谋划策者就在其中。

除了刘协获益,他们董氏也不差。

他不知道刘协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了他二兄已经提兵来京。本来二兄是要压在宦官们这边的,但现在有外戚这份皮子,谁还管你宦官给的三瓜两枣啊。

属于他们董家的泼天富贵,来了。

但现在不是再多想这个的,董旻还要守住长乐宫。他用脑干想都知道,一旦知道刘协在长乐宫,宦官们会如何疯狂。

想到这里,他望了北面的天空,期盼他的二兄来得能再快一点。

……

无论是赵忠还是董旻都盼着董卓带兵速来,但出乎所有人预料,如今已经官拜关西前将军,封武功侯的董卓,这会会却刚刚渡河。

这会,在距离长安四百里外的临晋之野,一支多达两万人的精锐兵马正在驻扎。

只从那旗帜和秦胡的羌笛就知道这支兵正是董卓的前将军集团。

实际上,董卓五天前就已经抵达这里,然后就开始按兵不动。这是他幕下的新幕僚贾诩所献的方略。

自李儒第一次出使长安,回来后就和董卓说贾诩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然后董卓就用最粗暴的方式,直接让人半夜将贾诩掠到了河东。

面对董卓的威逼,贾诩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加入了河东幕府,而且不敢有二心,全心全意参赞计画。

而这一次贾诩给董卓献的就是坐山观虎斗。

一开始董卓收到张让的书信后,也没多想,带着兵马就从蒲坂渡过大河。但走到临晋的时候,贾诩却给他建议,可以暂停在这里,以观长安之变。

董卓多醒目的一个人啊,当时拍着大腿就说这个建议提的好。

现在内外朝相斗,他急个什么劲?打,先让两边打的都剩最后一口气,那时候才是他董卓收拾残局的时候。

于是,董卓就真的停在了临晋不走了,将自己的老营设在洛水东十里的一处平原上,然后就将各部散了出去,分地驻扎。

而董卓停在了临晋后,就以前将军的符节,让临晋县提供他军队一个月的粮食。

董卓有两万人,不提军马这些牲口,只是人吃的,一个月也要四万石。

这么庞大的军粮简直是要临晋令的老命了。但他不敢不给,因为宦官们给董卓的诏书就有一条,让沿路郡县供应大军所需。

除了这一条外,临晋令更是怕董卓这个人。此人麾下都是秦胡义从,不给军粮,这些人就会直接来抢。

于是临晋令只能硬着头皮找来县内大族,一起分担这批军粮。

董卓的凶名,这些大族哪没听过?只能认倒霉,给董卓大军输献粮食。

当然其中也有头铁的,自恃朝中有人,不将董卓放在眼里。随后就遭到了董卓的报复,整个坞壁都被劫掠一空了。

这下子杀鸡骇猴,无人再敢忤逆董卓的意思。

就这样,靠着本地源源不断的输献,董卓的前将军集团就这样留在了临晋,时刻观察着长安的局势。

此时,董卓就在大帐内和李儒私下说着话:

“文优,你就是郃阳人吧,现在不忙,要不允你休沐几日,让你回去衣锦还乡一番?”

董卓这样的西北军汉就是这样的实诚汉子,人生最风光莫过于衣锦还乡。

但李儒摇了摇头:

“主公,儒料京中大变就在这几日。我们要时刻观察形势,一击定乾坤。”

董卓笑了笑,没再坚持,而是问起了现在的局势:

“现在这局势你再给我透透,总有点不踏实。”

于是李儒道:

“如今局势确实颇为诡谲,但从整个天下来论,可以用两京对立,群雄逐鹿来言之。两京对立自不用说,这关东关西都已经打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了,怕一时谁都打不开局面。而群雄则是河北和关东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