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为皇帝不久的朱棣看着这些弊病头疼不已。
他的政权能够迅速稳固,是建立在宗室有足够的利益可以安分守己的情况下的。
刚刚答应宗室们的富贵荣华实在难以立即毁约。
真要进一步削藩也必须得等他将兵权全都收回,并妥善分配利益培育出遍布军队的亲信军官,还要牢牢掌控一整套财政体系官员后,才能一举削藩到底。
而且真到时机可以削藩的时候,他面对的将是已经增长到数以万计,遍布大明方方面面盘根错节的宗室。
这些宗室有钱有人有土地,想要秘密生产火药火器拉起一支支精锐不是难事。
真正好削藩的时机,就是老爹朱元璋那个时期,那会儿宗室不多,且还都畏惧老爹。
制定祖制、限制藩王都只是一句话的事。
现在这个难题落到了他手里实在难办。
后来的明朝历代皇帝都没能下狠心削藩,担忧的可能就是这些原因。
不过朱棣头疼过后也很快下了决断。
宗室弊端是哪怕有再先进的火器和科技都无法解决的内部大害。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寄生在百姓身上吸血却不从事实际生产的食利阶级过多,腐败的官僚也是其中主要之一。
这事越早解决越容易,万万拖不得。
哪怕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这些宗室也决不能再无休无止地增加下去了。
爵位只能单传,旁的宗室子孙只能受委屈做庶人了。
倒逼他们勤勉学习尽忠职守是唯一的出路。
这时得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一举解决……
【稳固政权以后,朱棣改革官制,设立内阁。
内阁直接听命皇权,承担大量政令起草、审核、调整工作,并对奏章进行审阅写出初步的处理意见,这就是“票拟”。
而皇帝参考内阁给出的意见后,进行最终的裁定,这就是“批红”。
(朱棣虽然创建了内阁,但票拟制度要到朱瞻基时期才有,朱棣的内阁更多是他和朱高炽的执政顾问。)
为了防止内阁专权,六部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