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们不讨论元朝覆灭的原因,但到了元顺帝的时期,朝廷财政其实已经破产。于是朝廷先是挪用了准备金,然后就在没有锚定物的情况下,疯狂印刷纸币,这就造成了什么?”
“通货膨胀!”
这次是塞国官员齐声回答的,杨士奇张了张嘴巴,却没出声。
“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隐约看到货币的真相——那就是朝廷的信用!”
“只要有信用存在,你在砖头、瓦片上写上货币单位,它就能当钱使;若是信用不足,哪怕你在黄金、白银上印上一千、一万,那能买到对应的货物吗?自然不能!”
讲到这里,刘学勤停顿了好一会儿,看不少人都在沉思,他继续道: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已经可以总结出货币的一些属性: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
“农业经济时期,商品交易极其不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铜钱作为交换媒介,大抵是够了。”
“可我塞国搞了工业化,大家很快就发现铜钱的支付手段不够了。我一船一船的上好钢材、煤油之类的商品流入大明,你们还背着铜钱来买,合适吗?”
“一个人的脚长大了,自然就需要换鞋,是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白银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货币,但是大家莫要忘了,在支付与流通环节,白银作为货币的优越性,仍然远远不及我们的塞音钞票。”
“我们注意到,在各个市舶司港口,塞音纸钞在交易中仍然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大明的银行,往来汇兑仍然是采用白银,那怎么竞争的过塞音纸币呢?此其一也。”
“更重要的是,大明人口六倍于我国,但是富人的数量实在太少!”
“太祖皇帝搞改朝换代才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一共三十六户人家。文官集团,算你每年一百人,开国四十年也就4000户嘛;各级武官数量我这里没有,但充其量也就和文官差不多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一万来户人,够干什么的?你们迁到北京的那些富户,根据我们了解,大概也就塞国的小康水平。”
“搞银行业,是要有一大批富人才可以支撑起来的。”
说白了,就是分配问题。农业经济创造的财富有限,除了满足老百姓基本生存需要,整个社会的富余财富,大部分都集中到皇室手里去了。
其次再到官员士绅这些人,在传统的生活模式下,这些人积存的财富也花不完啊,他没有投资的需求,全都存起来了。
整个社会没有投资,哪里来的利息?又如何吸引储蓄?
“难不成我大明就搞不了银行了?”
工部尚书宋礼不满地叫道,他这些年也主持了不少大项目,感觉过手的银子哗哗的,感觉大明的国力没有老仙说的那么不堪。
“当然可以,我这就有个现成的法子。”
刘学勤稍微卖个关子,杨荣起身作揖道:“请上师赐教。”
“办法很简单,其实你们大明也用塞国纸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