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王旭的声音温柔得可以化出水来,四周一群小伙子却都探头探脑的露出又来了的表情。
“还好了,东北这边好像挺喜欢我的,特别热情,感觉挺奇怪。”王霏的声音倒是没怎么显得疲累,这次不是个唱,只是参加那边的一个大活动。
“没啥奇怪的,那边的人看见谁都热情。”
“你就气我吧,小心我回去不让你上床。”
“呦呵,去了趟东北这脾气见长啊。”
“那可不,我和这边的女孩学了不少,回去收拾你。”
这还是王霏第一次去东北,不过这次她并不寂寞,她闺蜜也去了,这种拼盘式的演出,王霏一般只参加夏视的,或者几大直辖市的大晚会,这次其实是给闺蜜站台帮忙的。
再加上王旭最近忙得飞起,她也很少有机会去东北那边,赶着还没冷下来的时候,就过去看看顺便玩一下。
最近东北那边可不怎么安全,即便有着主办方的承诺,王旭还是派了两名保镖跟着。
主要是大毛那边乱得一批,这边的倒爷也开始晋级了,从大包小包,到现在已经都是论车皮的倒腾了。
其实总体的边贸体量并没有多大,但东三省本来人口就不多,算起来也能让经济发展一下。
只不过,这样的短暂性的边贸并没能真正让东三省经济起飞,反而似乎是透支了东三省的潜力,让几年后的大下岗对这片土地格外地残忍。
王旭不是东北人,但是也听过很多东北来的朋友提起过那段往事,这边集中了太多的国有企业,很多都是从解放前就有的了。
东三省号称共和国长子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调侃,在建国初期,这里几乎承载了华夏一半的工业能力。
但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老一代的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步入了困境,之后大批企业倒闭、破产重组,大量的老工人下岗。
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创伤,这里是老工业基地,自然也就是被这一次的大下岗影响得最严重的地区。
自此,东北三省就逐渐沦为了人口净流出的地方,全国也慢慢到处都是东北口音了。
就好比帝都,距离那边最近,也是东北人外出打工的第一站,甚至于后来好多的所谓帝都话都带着些东北的口音了。
王旭倒是没啥本事去搬动这种大势,大倒闭,大下岗,在华夏几乎是必然的结果,那是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后产生的扩散效应。
后世我们对国企似乎印象都相当不错,实力强劲,待遇有保障,无论对外,对内都值得信任。
其实在百十年代以前,华夏的企业几乎都是这样的,即便是集体的小厂对内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保障的。
但对外可就不见得了,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不懂营销,款式老旧,甚至质量都不怎么样,那几乎就是各种一般国企的标签。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来袭之后,这样的企业那几乎就是没救的,除了极少数的能够自救成功,绝大部分的中小级别的国企,都走上了要么破产,要么倒闭的道路。
而后来剩下的那些,就是那些成功自救的,或者本身就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大型超大型国企。
再经过各种政企分开,企业合并重组,职业经理运营,股份化改造等等手段,才又重新崛起了一些有实力的巨无霸国企,成为我们后世印象中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些国企最后的挣扎了,碰上个有本事的老总,像海尔的张瑞敏那样的,就是自此化龙飞升。
但绝大部分的,却都是碰上个只会吃老本的老总,那就最后一路萎靡到底。
牛的可以牛上天,惨的那真是惨到底,惨到尘埃里。
(本来这里有些东北的下岗故事,这会儿也就是93年正式开始下岗潮,大概98年到达顶峰,可惜不让写了,感兴趣的自己去查吧)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风起云涌的时代,更可以说是泥沙俱下的时代,是英雄是狗熊,那真的都是厮杀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