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老东北与新机床

所以,王旭往往在看这个时代的时候,充满了一种异样的情绪,这是一种亲历者独有的苍凉,既有对成功人物的敬佩,也有对牺牲者的同情。

听着王霏讲那边的故事,王旭更是心有唏嘘。王霏拉着老那在那边捐了些钱,更是找了些唱歌跳舞的苗子,打算带回帝都发展。

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也算是尽一点绵薄。

不过,王旭倒是也让玉卓师兄留意一下那边的产业工人,这边可以适当地招收一些,毕竟王旭这里还是很多工作需要工人真正实现的。

不仅仅是电子类的,其实机械类的也可以考虑起来了,机械加电子,加自动化控制,那就叫加工中心了,传说中的工业母机。

王旭穿越前,已经很少有人提及这些个东西,毕竟国产的产品虽然还达不到顶尖,但已经不会被卡脖子了。

毕竟国内的产品往往只是产品寿命上比不过进口的,但你要是真的不卖,国内也不至于没得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这个年代,这东西才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众所周知,明珠这东西都是指国内生产不了的东西,其实,当后世王旭看到明珠都变成圆珠笔芯的时候,那心情真的是爽翻了好吗。

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会儿的明珠有多少,那几乎就是到处都是明珠好不好。

王旭一直没弄加工中心的主因并不是王旭这里没技术,而是这东西真不是大学玩得转的东西,所以他没有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而已。

不过,其中的各种误差累计控制算法,各种检测器件,各种伺服电机,王旭可没少弄在项目池里。

只不过,王旭并没有把他们真正组合成一个加工中心罢了。

王旭本来的打算就是等到下岗潮来了,自己这边也有了足够的资金积累,再进入这个领域,从四轴开始生产高精度的加工设备。

依旧是只搞最高端,中低端放开技术和专利给别的厂家进行合作,这样玉卓师兄也不至于忙到死。

加工中心这东西,并不是五轴的就比四轴的好,九轴的就天下无敌,其实,关键还是看你能加工的精度和尺寸。

一台加工中心里的关键设备挺多的,王旭大部分都已经委托研发了,这一年多了,各种成果也都有了七七八八,这就是王旭动心打算开搞加工中心的底气。

系统的加工中心等级非常高,主要是麦克风的外壳实在形状很复杂,毕竟要做得艺术性高,那造型就简单不了。

明显是优质铝合金一次性加工完成的,能在那么小的空间里,镂空雕琢出复杂的花纹,轴数就少不了,至于精度,壳子本来不要求什么高精度。

但估计是已经造了那么多轴的加工中心,精度太低了实在不划算。所以,虽然不是什么纳米级的加工中心,但是微米还是轻松达到的。

王旭这里拆吧拆吧的好多子项目技术,都有严格的精度要求,目前还是挺难达到的,但是总体折腾出来,即便低一个数量级估计也能在国内大卖特卖。

而且吧,这东西的精度还真不是完全靠着子系统的精度累计的,那样的话子系统得多高精度才行。

系统精度是靠着补偿算法进行调整,才能达到那么高的,生长法中为了测定生长进度而研发半导体激光以及衍生的精细测量的子项目,其实这里也可以用。

王旭大概捋了捋所需的子项目,现在差不多已经完善了,这是个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技术和资金,更需要专业的人员。

趁着北方大下岗,各种高级产业工人出现在市场上,王旭就打算借此时机,让玉卓师兄和自动化系去运作了,高精度的加工中心,可不是普通农民工能造得出来的。

这也顺带解决了卓师兄整天地抱怨,嫌自己这边产品太少,都没什么可卖的了。

这东西估计得烧一阵子钱,但是规模不大,毕竟不是从头开始研究,图纸什么的都是现成的,麻烦的还是组装调试而已。

挂了电话,又一次唏嘘感慨了一下东北的形势,王旭就把注意力挪回三维特效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