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又到了分年货的时候

九十年代,年味还是很足的,平时吃不到的,过年要吃,平时穿不了的,过年要穿。

年前的华夏,洋溢着一种温暖,同样弥漫着一种焦躁,特别是在火车站。

春运是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们无法磨灭的记忆,回家,一切憧憬与美好,在开始买票的时候就充满了艰难。

帝都是外来人口聚集的地区,虽然没有岭南那么夸张,那边聚集了太多的人力密集企业,但帝都同样也有着庞大的外来人口。

来打工的,来上学的,来办事的,来看病的,有事没事,回家过年,到了年前的时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学里的学生可以凭借学生证在学校内部登记购买,一般来说还是能够保障的,但王旭这边可是有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买火车票,哪怕是坐票,都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会太过困扰王旭的企业,他的几家企业人员并不多,工作室本身就是特殊行业,这会儿正是挣钱的时候。

回家?回什么家,放着满地的钱不捡,你回家过年?就算王旭愿意,你问问艺人干不干。

而玉卓师兄那里虽然厂区不小,但工人数量却没有多少,还绝大多数都是帝都人,少数几个外地的,凭借外资企业工厂本身就可以订一些票优势,很容易就解决掉了。

稍微有点麻烦的是唐芸那里,自从她和妇联合作,从老家那个大案中带来了几十个女孩,都安排在工作室和服装厂工作了。

这些人就没有本地户口,但问题是他们就是回不了家才背井离乡来到帝都的,所以根本就回不去。唐芸这里还得安排春节联欢什么的来缓和这些姑娘们的心理问题。

而其他工人中,同样地,外地人本来就不多。

一方面,帝都本来就不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宣传口径,来帝都务工的最多的是建筑和餐饮,都和王旭关系不大,所以,王旭招工并不会出现岭南那种成群结队的情况。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旭这里给的工资挺高的。

比同行业起码高上一半到一倍的样子,毕竟他这里出品的衣服利润很高,要不是定得太高会成为关系户基地,王旭完全可以给出更高。

在王旭的影响下,唐芸也基本上秉承了王旭的理念,那就是对于技术的尊重,不仅仅是发明创造的那种技术,王旭同样尊重手工劳动者的手艺。

同样是用缝纫机,一些基本的技能一样可以划分三六九等,这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总结出来的规则。简单的技能一般会分为三个档次。

而复杂的比如裁剪之类的会分的更多,王旭的企业里都有着严格技术岗位评定规则,无论是服装加工还是玉卓师兄那里的电器制造都是如此。

每个档次的提升都会让工人的收入有着不小的提升,有了清晰的晋升路径,这些工人很容易安心下来工作,或者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公司管理得挺严格的,根据计划,每天也有清晰的任务,超额虽然会有奖金,但王旭却把这部分定得不高,除非特别需要钱的人,王旭是不鼓励拼命超额工作的。

如果说我做事情就是比别人快得多,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同样也不会太多,作为特殊人才,往往需要特殊安排岗位,甚至干脆要求他放慢速度。

企业经营中,特殊其实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特殊可能会导致一个环节离开你无法替代,企业一般都不会采纳的。

比如某个环节,你比别人快一倍,如果要适应你的速度,就必须调整整个流水线的工作流程,得不偿失,没有企业会这么干。

所以,这种无法普及的特殊性,反而是企业需要避免的,这是管理的学问,麻烦得紧。

王旭这里的制衣车间都有资深的老师傅设计的加工步骤和流程,同样也会引进最新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来保证总能够作出世界上最新潮的服装来。

开始的时候,王旭需要各种凑合,现在基本上不需要了,甚至一些更高科技的电脑绘图啊,三维剪裁又叫立体剪裁之类的东西也开始被引入。

所以,归根结底,想要拿高工资,还得靠头脑,光凭肌肉记忆的手艺是只能保持平稳,而无法有所突破的。

王旭前世就讨厌加班,虽然他自己经常加班,但他非常讨厌那种用带着加班工资的收入,来评价一个企业的薪资。

动不动就说程序员是高收入人群,但事实上是,绝大部分的程序员的高收入是靠着加班加出来的,如果去掉加班的部分,程序员并不比一般的行业高多少。

但问题是,那些一般行业也加班,还不给加班费,这就很莫名其妙了,这不就纯纯地压榨吗。

后世很多企业号称月入过万,但基本工资却只有三千,剩下的全是什么加班,计件之类的东西,搞得那么复杂,说到底是为了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