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国内票房与大片

艺术这东西真的很玄,它总是由极少数人引领的,而且往往超前很久。很多艺术很超前,没人理解,但后来却又大行其道。

就比如说没多少人看得懂的抽象派艺术,几个线条,几种颜色,给你解释一大堆,你觉得他就是糊弄你。

但是真等你装修房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挂画往往是最适合的,美观而又协调。

你管这幅画啥意思呢,挂在家里漂亮,十多年都不显得过时,也不会让你有陈旧老派的感觉,抽象派的艺术品在装饰领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这种类型的画其实是接近100年前的人创造出来的。

类似的还有国画里的文人画,以及各种书法之类的东西,看不懂的时候,感觉这都是什么啊,但当你要悬挂一幅卷轴,或者装饰半面白墙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才是最合适的。

各种艺术形式大都有这样的特质,才会被统一称为艺术,电影音乐也是如此,很多现在流行的元素,都来自于很久以前的一些人的灵光一闪。

这就是为什么王旭对于艺术真的很尊敬的原因,但他却并不痴迷于此。

也许自己做不到,有些人却做到了,但却没人知道他做到了,直到很久以后。

也许自己都做到了,但同样没人知道他做到了,直到很久以后。

当然,其实高深的科技也不乏类似的例子,一切到了最后都是哲学,殊途而同归。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会说到了最后都是玄学,前世,有一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一个致力于推广灵魂量子态存在的物理学家,你说这是科学还是玄学?

王旭当时不懂,但大受震撼,他是真不懂,反正他是看不懂那个人的理论,更看不懂那个人所说的灵魂。

但现在的他确实是相信灵魂存在的,他自己就是例子啊,只是这个还真不能说出去。

不管王旭怎么去挣钱,《黑客帝国》确确实实地在华夏成了一种现象,其实这个电影的上映周期远远超过了四周。

在那些拷贝没有被放烂之前,这片子就会一直放,如果真的能够把所有票房统计出来,多了不好说,过两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个年代的电影院放什么片子,都是自己决定的,绝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所谓院线的操作在里面,《黑客帝国》可以说开了一代先河。

所以,八九十年代看电影真的挺随机的,一个电影院就那么一个大厅,然后放什么还不知道,都是到了电影院门口才知道今天放啥片子。

除非某部大热的电影,否则大部分时候,两个电影院放的片子可能都没一样的,那会是电影院去买拷贝,一个拷贝多少钱,这也就导致了这些电影的成本逐渐趋同,因为你成本太高,就大概率赔本。

所以,这一波的改革其实就是学习西方的玩法,用院线来整合影院,形成相对完整的购买体系,从而具备更强大的议价的能力,这是商品社会的必然,也符合国内的改革方向。

但不管怎么改革,怎么折腾,光靠本地市场,一定会产生一种票房天花板,进而反馈成为所谓的成本天花板,最终形成一个电影的标准投资额度。

在丑国,这就是所谓的B级片,这其实就是标准的本土市场电影。

这个数字的上限大致就是2000万美元,再多地投资,结果就是大概率赔钱。

当然,但如果有全球市场,那么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A级投资。

这一切和工业产品是非常类似的,只有出口才能创造额外的利润,然后反馈回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华夏为什么拼命也要进世贸,不就是为了获取出口的市场嘛,这是在和平时期获取额外利润唯一手段。

所以说,丑国电影强大的核心是全球市场,而全球市场是几十年来一点点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演进的结果。

在苏联还存在的时候,好莱坞可没有那么强大,为什么呢,因为丑国不敢肆无忌惮的收割欧洲,更不敢无限的弱化欧洲,欧洲有自己强大的工业做底色,他们的文化产业自然也不会太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欧洲根本算不上丑国的票仓,直到红色巨熊的倒下,这时候丑国才开始肆无忌惮地收割欧洲,甚至不惜篡改历史,将这只红色巨熊从历史中彻底抹去。

至于华夏,短时间内是没有这样的土壤的,所以,和丑国相似,即便国内电影市场非常成熟,依旧不太可能如好莱坞一般的收割全世界。

华夏人拯救世界,那就是战狼,被无数人嘲笑,而丑国人干同样的事情,却不会。为什么?因为在全世界大部分民众的潜意识中,好像丑国人真的拯救过世界,这就是他们篡改历史的意义。

所以,在华夏没有达到像丑国人那样的国际地位的时候,别老想着反攻好莱坞。即便偶尔出一个成功案例,像《黑客帝国》这样的,也只是个例,代表不了什么。

守好自己的本土市场,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这就是为什么其实王旭并不主张搞所谓大片的原因,因为大片的投资超过了华夏市场的容纳能力,在没有稳定国际市场的情况下,这样的投资是基本上必败的。

不过,《黑客帝国》的成功,却把华夏整个电影界的胃口给吊了起来,这其实真的与王旭的初衷事与愿违,不知道算不算好心办坏事。

就是不知道这一世,华夏的大片会走向何方,是不是会提前到来,王旭不知道,但他也很好奇。。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