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本次临时组织的交流会已经接近尾声,可是却没有几个人离去,大家各怀心事,沉默不语。
华西里穿过重重人群,挤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脱身,借机凑到时遇跟前。
这次来的人,不仅有数学界的北斗七星,还汇集了一批物理学顶尖人才。
他们为一个共同的话题而来。
荷莱斯公式与云层式理论。
前者集中于数学与物理公式的双向糅合,后者集中于对空间、时间、物质的反向分析。
两者若一经证明成功,诸如时间逆流、平行空间穿梭、物质存在等问题将迎刃而解,说不定在不久的未来就可以成为再平常不过的寻常事。
公式和理论的初次提出者,是在场所有人当中最年轻的那个,时遇。
他把理论基础和个人论文一并分享出去,并不以此作为单独研究经验,谁能证明出来,谁就可以拥有公式和理论的最终解释权。
简单的理解是,时遇想要最终的结果,它的证明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他不要结果带来的荣誉,只在乎结果是否可行。
不过参与者都必须遵守一项规定,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不能随意对原有的解释做出否定,并且第一得知人应该也必须是时遇。
看似简单的一串公式,其证明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却不可估量。
易则几代人,几十年,难则跨越多个世纪,搭进去数不清的研究人员。
交流会集中一个问题:时遇本人无理由暂停本次研究。
他都不准备继续了,那么剩下那些人呢,他们追随的又是什么?
一个天才数学家的空想,还是一个数学研究者虚无缥缈的猜测?
源头干枯殆尽,支流迟早也会面临水尽泥干的一天。
时遇给大家的解释是,这项联通双学科的研究凭个人意愿进行下去,他下放解释权,并不意味着不再关注荷莱斯公式与云层式理论。
等同于,他的重心发生了偏移,不再把一切心思耗费在这项规模宏大到有些痴人说梦的研究上。
委婉一些的表达是:自己最初提出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私心。
科学研究,最讲理智,掺杂了个人情感的东西,会带偏科技发展的方向。
但纵然是这样,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可以驳斥他的理论观点存在漏洞。
多数人的研究初心,就在于此。
他们不同意时遇转移研究重心。
华西里踌躇了半天,看时遇丝毫不受影响,想劝却又觉得没实际作用,只能试探性询问私人原因:
“遇,我不想为难你,但我觉得你有必要给我一个说服性的理由。”
时遇靠着窗,正神游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