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样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觉得要保证影片质量就要加大投入。
这种错误的观点让很多的好莱坞巨头在六十年代吃了大亏,其中最典型的要数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的《埃及艳后》,至今都是反面教材。
米高梅在1959年上映的《宾虚》摘得十一项奥斯卡奖,这让二十世纪福克斯觉得他们能复制这种了不得的成就。
结果二十世纪福克斯历时三年,耗资4400万美元制作的史诗级巨作《埃及艳后》,在上映以后就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最终仅获得2600万美元票房,这部影片使得二十世纪福克斯一度濒临破产。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产业迎来了春天,数字技术逐渐替代了实景拍摄。
特效技术愈发壮大,实景拍摄的可替代属性就越强,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影片的制作成本。
明星不再是票房的唯一保证,影迷对影片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制片制度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影产业,制片公司构架了“普通合伙人”加“有限合伙人”的制片制度。
这是好莱坞制片制度的第三次演变。
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制片模式又逐渐演变成了以制片人为核心,其他人做辅助的制片小组,考究剧本的市场价值,审核剧本和导演的匹配度,并联合导演选择演员、组建团队,最后保证影片能够上映并获得回报。
这些各式各样的制片模式真的是被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研究透彻了,连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甘拜下风。
未来包括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等大型投行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向好莱坞投入大约150亿美元的资金,这笔巨资会催生出一批十分有实力的独立制片厂。
即便如此,最后还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大多是亏损收场。
杨简没想到马丁对好莱坞的制片模式了解这么深,果然能在巨头公司当购片经理的人不是简单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