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燕谍潜渊

苏瑾经过不懈努力,已然将李明仪与太子暗中开展地下铁器交易、中饱私囊的证据牢牢掌握在手中。那些从东福山挖掘出的铁器残片、麦邦村查获的交易密信,再加上太子亲信的亲口供述,每一项证据都扎实有力,足以让太子与李明仪的罪行大白于天下。然而,太子如今在朝中权势滔天,党羽遍布各个角落,苏瑾与上官颖心里明白,此刻若冲动地将证据呈递上去,无疑是自投罗网。不但无法将罪犯绳之以法,反而可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危及自身性命不说,还可能牵连众多无辜之人。所以,他们只能强捺住心中的急切,将证据妥善隐藏,耐心等待那个能将敌人一击致命的绝佳时机。

在对李明仪的深入调查过程中,上官颖发现了一些极为可疑的迹象,这些迹象表明李明仪的行动似乎并不局限于景国境内。他推测李明仪极有可能偷偷将部分铁器转运回了燕国。为了证实这一推测,上官颖通过在慕容青弦之前燕国精心安插的眼线,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李明仪在燕国的家人,本应在他叛变时就被燕皇在西市枭首示众,可实际上,他们却在皇家猎场安然生活着。这一情况与外界传闻大相径庭,无疑成为了整个案件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至于那份至关重要的账目记录,上官颖趁李明仪到离岛抓捕慕容青弦的最佳时机,通过对京都各大商户的排查筛选得到的。他与上苏瑾商议后,决定从与铁器交易可能有关联的商户入手。他们组织了一支精悍的小队,日夜兼程,对城内的铁匠铺、运输行以及一些大型货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在调查一家名为盛达的货栈时,苏瑾发现了一些端倪。这家货栈的账目记录看似平常,但其中一些收支明细却存在诸多疑点。苏瑾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账目可能经过了巧妙的伪装与篡改。于是,他凭借着自己在查账方面的丰富经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仔细比对每一笔收支,追踪货物的来源与去向。经过数天几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一本被刻意隐藏在暗格中的账册里,发现了与李明仪有关的关键账目记录。这本账册详细记录了一批特殊货物的运输情况,这些货物的标记与在东福山发现的铁器上的痕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运输的目的地隐隐指向燕国。上官颖和苏瑾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深挖,逐渐揭开了李明仪将部分铁器转运回燕国的惊人真相。

上官颖在京都秘密调查李明仪,行动慎之又慎。李明仪老谋深算,离盛京前将王启安插于上官颖身侧。王启出身贫寒,得李明仪扶持后为其眼线,实乃燕国潜伏间谍,平日伪装得忠厚勤恳,借琐事赢取众人信赖。

上官颖收到罗正愿密信,知晓李明仪是燕国细作,有私运铁器之举,其家人竟在燕国皇家猎场。上官颖欲藏密信入密室,恰在此时,神工院工匠火急火燎求见。原来,工匠们在剖析李明仪设计的三连发机弩,发现致命漏洞,一旦应用,可能对本国造成巨大威胁,故而不敢耽搁,紧急请上官颖前去定夺。上官颖无奈,只能匆忙将密信压于书房文件下,急忙奔赴神工院。

王启时刻留意上官颖,见其匆忙离去,心中起疑。他先在门口假意整理茶具,耳朵却仔细倾听周围动静,确认无人后,才缓缓进入书房。他先是装作不经意地在书房踱步,眼睛却偷偷扫视四周,确定没有隐藏的监视者。靠近书桌时,他故意将茶盏碰出轻微声响,再次试探,待毫无异样后,才发现文件下露出一角的密信。王启迅速抽出密信,快速浏览关键内容,心中震惊不已,当下决定立即传信。

王启急召心腹。心腹擅长易容,扮作渔夫驾轻就熟,对海上秘道如数家珍。趁夜,他驾小船出发,熟知官方巡逻规律的他,特意选在巡逻队交接的混乱间隙启航。航行中,虽遇狂风巨浪,他依靠丰富航海经验与对海域的精准判断,通过伪装成遇难船只骗过一支巡逻队,历经艰辛,数日后终抵离岛。依暗号于树林寻得曾青,成功递交密信,情报得以传递。

景国作为三个国家中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早期除了拥有以慕容家族为代表的优秀军事力量以外,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神工院,此院汇聚了来自燕国、景国、赵国三个国家的能工巧匠与各领域专家,神工院等级森严,分工明确,设有器械司、建筑司、军工司等诸多部门。

一件军事器械若想从设计图纸化为实战利刃,需在神工院的重重关卡中艰难跋涉。初入神工院的器械司初级工匠们,就像是一群目光如炬的寻宝者,他们手持知识的放大镜,细致入微地审视设计图纸的每一处纹理。五日时光,他们全心沉浸于图纸的完整性考量,探究各部件组合是否如精妙棋局般合理,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要经过力学与工艺原理的严苛校验,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若有幸闯过初级工匠的法眼,图纸便如同踏上了荆棘之路,被递交至中级工匠与专家小组。这里,精密的测量工具成为他们的探秘魔杖,丰富的经验化作锐利的洞察力。十日的漫长时光里,他们如同拆解谜题的智者,深入剖析设计的灵魂。材料的选用是否为器械铸就坚韧的体魄,构造能否在实战的中屹立不倒,承受住各种应力的无情冲击,每一个假设、每一次推算都伴随着激烈的讨论,智慧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溅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最终的审判,则由神工院的三位首席工匠执掌天平。器械司司长,犹如一位威严的裁判长,与两位资深大师并肩而坐,他们是神工院的智慧灯塔。五日的裁定过程,他们高瞻远瞩,综合权衡器械的创新性——是否能为景国军事注入全新活力;实用性——能否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一展身手;安全性——是否会成为己方的致命隐患;以及对景国军事战略的影响——是开启辉煌篇章还是埋下祸根。整个鉴定流程,如同一曲严谨的交响乐,前后历时约二十日,参与其中的人员涵盖神工院的各个层级与专业领域,缺一则无法奏响这完美的乐章。

李明仪设计的机弩一事,本应遵循这严格的流程。然而,这些年太子在李明仪的辅佐下,权势如日中天。李明仪通过收集大臣的把柄,暗中为太子谋取私利,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令众人敢怒不敢言。此次李明仪设计的机弩,便是他与太子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李明仪深知景成帝对增强军事力量、抵御外敌一事极为上心,便在朝堂之上巧言令色。他先是大肆夸赞机弩的设计理念是如何的新颖独特,声称此机弩一旦投入使用,将使景国的军事力量在周边国家中脱颖而出。他说道:“陛下,此三连发机弩威力非凡,其射速远超寻常机弩,且操作简便,若新锋营能装备此利器,边疆之患可解,景国威名远扬之日不远矣。臣日夜赶工,反复测试,虽尚未经神工院完整鉴定,但已确保其万无一失。如今边疆局势紧张,先锋营将士们正翘首以盼能有强力武器助他们保卫国土,若因鉴定流程而延误,恐失战机,让外敌小觑我景国啊。”一些大臣不明就里,被李明一的言辞所蛊惑,纷纷附和。景成帝本就求胜心切,在李明仪的劝说与大臣们的附子下,未等神工院全面深入地鉴定完毕,便下令将这机弩先行制造并拨给先锋营使用,期望借此提升军队战力,稳固景国边防。李明仪则暗自庆幸,他深知机弩的关键缺陷在常规演练中不易暴露,只要能顺利将其投入使用,日后在战场上便能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神工院在得知机弩未按流程鉴定就投入使用后,院内上下一片哗然。器械司的工匠们个个义愤填膺,他们深知这其中的风险与违背流程的严重性。但面对景成帝的旨意以及太子一党的权势压迫,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几位资深工匠私下里聚在一起,摇头叹息,其中一位老工匠痛心疾首地说道:“此乃兵家大忌,这机弩未经完整鉴定,天知道会在战场上出什么岔子,这是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啊。”然而,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机弩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出现大的问题,同时密切关注着新锋营那边的情况,准备在一旦出现状况时,尽力补救。

上官颖召集了神工院最顶尖的工匠,对李明仪设计的三连发机弩进行秘密查验。这些工匠们经验丰富,眼神敏锐,他们拆解开机弩,仔细研究其内部构造。在一番细致入微的检查后,工匠们发现了其中隐藏的猫腻。原来,李明仪在机弩的关键机关处动了手脚。在平日演练,战事不紧,使用者能够从容应对时,机弩看似毫无问题,可一旦上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气氛紧张,士兵们操作稍有不慎,那处被改动的机关便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断裂。如此一来,整个机弩将大规模失灵,无法发挥应有的威力。这一设计缺陷若是在大规模战事中出现,对于将三连发机弩作为重要武器且打头阵的先锋营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景成帝已决定让先锋营配备此机弩作战,若有战争,后果不堪设想,军队将陷入极度被动,伤亡恐怕难以估量。上官颖得知这一结果后,面色凝重,心中对李明仪的险恶用心有了更深的认识。

上官颖找到先锋营都统赵珂,向他讲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提及对李明仪设计的三连发机弩的怀疑。赵珂听后,猛地拍了拍脑袋,一脸懊悔地说道:“我说当时李明仪的表情就不对啊。当时在试用三连发机弩的时候,他就摸着那机弩,跟我说起要让兄弟们注意操作规范。我那时只以为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哪能想到他竟是如此别有用心啊!”赵珂的眼神中满是自责,为自己当初未能察觉李明仪的险恶用心而懊恼不已。

与此同时,对于李明仪设计的边境城防图的调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李明仪长期负责与赵国边境城市的城防设计工作。

上官颖特意请来了几位在城防建筑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他们对着城防图反复研究、测量、推算。终于,专家们发现了城防图上一处极为隐晦的漏洞。在城防图中,李明一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看似合理,实则暗藏玄机。正常的排水系统在战时能够起到疏散城内积水,避免内涝影响防御作战的作用。然而,李明仪设计的排水管道口径大小和走向存在特殊布局,在遭遇长时间暴雨且敌方采取水攻策略时,这些排水管道会因为口径过小且弯道过多,水流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城内积水迅速上升。更要命的是,排水口的位置与城内几处重要的粮仓和兵械库距离过近,积水会顺着地势倒灌进这些关键设施,使得粮食发霉变质无法食用,兵械生锈损坏失去战力。而且,由于排水系统与城墙根基有部分相连,长时间浸泡还会致使城墙根基松动,在敌方攻城器械的撞击下,城墙极易崩塌。这种设计在平时难以察觉,一旦战事爆发,尤其是面对赵国这样擅长利用地势和水利作战的邻国,将会使整座城市陷入绝境,毫无还手之力,边境百姓将生灵涂炭,国家领土也将遭受严重威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机弩设计的恶意缺陷以及边境城防图的致命漏洞,上官颖心中已然明了,李明仪居心叵测,其种种行径绝不是简单的失误或疏忽,他必定是燕国派来的奸细无疑。每一项证据都如同拼图的碎片,如今逐渐拼凑在一起,完整地呈现出李明仪燕国“夜者”的丑恶嘴脸。上官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尽快将这些证据整理完备,与苏瑾商议下一步的应对之策,绝不能让李明仪的阴谋得逞,以免给景国带来灭顶之灾。

而李明仪负责的边境城防设计图尚处于绘制阶段,按照正常流程,待他完成初步设计并实地考察后,会将图纸呈交神工院,与院内顶尖的工匠、专家共同商讨修缮细节。但此时,他自请去抓捕慕容青弦,匆忙前往离岛,城防设计图的后续完善工作便被搁置一旁。

在景国,与燕国间谍相关的案件曾轰动一时,其中李明仪的小妾王氏误杀李景文此事更是谜影重重。上官颖从多方面入手,于是找到了刑部司郎赵正莲。他目光诚挚地望着赵正尹,言辞恳切地说道:“赵大人,如今我大景已被那李明仪这厮搅得混乱不堪,他以一己之力妄图将我朝根基撼动。若您此时还隐瞒真相,我景国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回天乏术啊。”

赵正莲听后,面露犹豫之色,片刻后,长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出苦衷:“上官大人,实不相瞒,数年前我在施大人的案件中遭遇变故,被人暗中拿捏住把柄,以此胁迫于我。王氏误杀燕国间谍李景文的案子,表面上看似证据确凿,一应俱全,判决也似无差池。可实际上,此案疑点重重,李景文之死背后仿佛隐藏着巨大阴谋,像是要借此阻碍某个关键人物现身,掩盖更深层次之人的罪行。我当时受太子与李明仪的胁迫,无奈之下只得匆匆结案,实非我愿啊。”

上官颖轻轻拍了拍赵正尹的肩膀,顺势劝道:“赵大人,如今您道出真相,便是拯救景国于危难的开端。您与我一同暗中调查李明一,找出他身为燕国奸细的铁证,同时对抗太子胡作非为。太子如此行径,长此以往,景国必亡。我们当齐心协力,先将陛下救出,再把太子的罪行公之于众,还景国一片清明。大人放心,我行事向来有勇有谋,不会莽撞行事,定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推进计划。”赵正莲思索片刻,微微点头,算是应允加入上官颖的阵营。

在这暗流涌动之际,礼部尚书王兰州同样心怀不满。他身为秋兰的姑父,亦是有勇有谋之人,虽表面对太子恭顺有加,毫无反抗之意,实则在暗中与各方有志之士悄然联络,已然集结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一心谋求扳倒太子之法。他们深知,唯有慕容青弦回京,借给慕容家族洗清冤屈之际,扳倒太子党,方可掌控局势,稳定朝纲。于是,他们在各地秘密奔走,一方面探寻慕容青弦的下落,另一方面积极为其回京创造有利条件,只待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扭转乾坤,拯救景国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