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沙凌发微博

我认为我的朋友这般做法有失妥当,但同时作为她的心理医生,我也能理解她的做法。

于她而言,父爱一直是缺位的,也许在父亲节这样的日子,她实在找不到任何值得歌颂的点。可她仍然爱着她的父亲,虽然她的歌中嘴硬地说她不再有期盼,但既然特地在父亲节唱了这样一首歌,说明其实她内心对父亲还是有所期盼的。

因为在乎,所以有所期盼;因为期盼,所以有所不满。

就像每位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一样,因为爱才有那么多期待,因为期待所以才着急、才用错了方式伤害了本是最想好好呵护的孩子。

子女对父母与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虽是反向,却是相似。

感情本就是复杂的,哪有绝对的爱和绝对的恨呢?爱恨都是掺半,亦都始于“在乎”。

大家都会说“打是疼骂是爱”,都会说父母对孩子的责备是因为疼爱,是“为你好”。

但有谁想过,孩子的“叛逆”是因为什么呢?

父母爱孩子,所以对孩子有所期待,反之亦然。孩子也爱父母,也会对父母有所期待和依恋,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期待,孩子也会感到失望的。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私,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索取,这样的认知不能说不对,但较为片面和绝对。孩子的降生是父母的决定,成年人本应对所有的决定负责,尤其是生育这样的大事。或是带着某种目的、或是因不可抗的原因,无论因何生下孩子,父母都必须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爱不仅仅是无私,更是本职。但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是“不敬业”、“没有职业道德”的,即便他们为着自身的利益和私欲做了“生孩子”的决定,也不愿意好好履行这份职责。对大人而言,孩子既可以是“爱的结晶”、是“宝贝”,也可以是“拖油瓶”、是“累赘”。孩子生来一无所知,对这个世界全然陌生,谁照顾他、谁对他好他就依赖谁,在孩子的成长中,自身本性与周边影响是共同作用于孩子人格养成的,有的孩子确实被养成了白眼狼,而有的孩子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与人各存差异,不尽相同,人类就是多样化的,但人们却喜欢将人进行标签化,殊不知这变化多端的人性即便在同一个人身上都极其丰富且矛盾。人既不会完美,也不会一无是处,但很多人看待事物、看待他人的角度却被“非黑即白”所局限。

贝乐木在父亲节那天对父亲表达了失望,那她就是一个不孝的人吗?

何为“孝”?何为“不孝”?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大家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无法了解和共情他人的痛苦。

既然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苦,又何来的依据妄下定论?

贝乐木有错,但并不全错,甚至于她更像是无辜的受害者,大部分错并不在她,她的父母确确实实造成了她的痛苦。但感情的事情,若说要真分出个对错,那便不叫感情了——感情并不理性。即便在她眼中的父母多么糟糕,但她也无法完全否定她的父母,这就造成了她的痛苦和彷徨,如若她能真正抛开所谓的“孝顺”干脆当个“不孝子”,她反而会快乐许多,她甚至将完全不会在意父母的存在,也不会有兴趣去唱任何关于父母的歌。

小主,

她会把父母挂在嘴边,无论是赞美还是批判,都说明她的在意。

网络上愤懑的声音也是因为在意,在意别人对父母的看法,在意外界的意识形态。大家都害怕别人的观点与我不同,急于让世界同化,妄想所有人都认同自己的看法,致力于说服他人、致力于排除异己。人们都太过于相信自己的三观了,许多人相信自己是对的,不同于自己的就是错的,多年的应试教育让人们觉得所有事情都能分出对错,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当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时,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这样的人成为父母,那么这样的父母无疑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让自己平和下来很重要,平和的心态才有益于思考,想想看,大家同自己的父母、或同自己的孩子关系好吗?

关系好的首要条件是平等,只有平等的关系才是好的关系,平等并且平和地相处才是舒服的模式,平和的状态下能够互相尊重、理解他人,允许他人不同想法不同观念的存在,才是健康的关系模式。唯有健康的关系,才能促使关系网中的人积极向好。反之,糟糕的关系是不平等、不健康,不利于关系网中的人正常发展的,贝乐木的家庭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她渴望改变,如果她想让她的生活可以变得光明,她必须改变。

她很勇敢,她从过去那个憋屈怯懦自卑胆小的女孩突破而出,向她过去不敢想象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帮助她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才华,她文笔非常好,也很善于思考,是一位善良坚韧的姑娘。除了治疗,我也在逐渐地培养她,如果她愿意,我希望她将来能加入我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