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已经接纳了匈奴、乌桓等,成为附庸。
但他们根本不彻底认同自己的身份,经常反复。
这时候,思想将成为有利的武器。
蔡邕和卢植都是屏息凝神,紧紧地望向曹操。
“我们除了可以自称汉人,还可以华夏民族的概念。”
“什么是民族?学生认为,这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
小主,
曹操率先提出了“民族”的理念,破天荒地使用了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
明太祖朱元璋振臂一呼,向中原发出《谕中原檄》,率先提出: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得国之正,无出其右。
结果明朝的疆土,也就那么大。
后世起义军再次呐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没多久领袖就懵逼了。
草原还要不要了?
辽东还要不要了?
西域还要不要了?
藏区还要不要了?
于是就有了“五族共荣”,取代旧口号。
也就是这个时期,民族的概念第一次被提起。
梁启超对“民族”做出了诠释,汉朝是没有“华夏民族”的说法的。
曹操为了巩固大汉的统治,决定借助蔡邕、卢植等人的影响力,将“民族”的理论推举出去。
他们探讨了三天三夜,越讨论越振奋。
民族共荣,将为大汉注入新的活力。
后世唐朝就很有包容度,任用了很多番将,才创造了无以伦比的辉煌。
以后要征战世界,这一套理论将成为统治的根基!
大汉只是接纳匈奴、乌桓的内附远远不够,必须摆脱隔阂和掣肘。
如此。
才能建立一个横跨世界诸州的帝国!
民族理论的发酵,最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甚至几十年。
正好为曹操的争霸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