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缺豆子

现在大队实行的是集体制,所有人一起干活,一起劳动,年底一起分粮食。

这样的模式,会让很多人浑水摸鱼,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那慢慢的,大家就都变懒了。

得到好几年后,国家才会改变这种模式。

现在既然有机会,那不如提前一些,稍作改变,或许也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江副支书这个建议很不错。”刘助理在本子上记下来,顿了一下道,“我来了小荆大队后才知道,原来村民们愿意在文件上签字,是因为江副支书承诺会负责所有村民的口粮,这份魄力,令我佩服。”

“我这也是相信国家嘛,你们科研人员研究出来的东西,肯定差不到哪里去,根本就轮不到我来兜里。”江晚月笑着开口,“村里不比城里,有些不方便,刘助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和我或者大队长说,我们大队会尽全力支持杂交水稻项目。”

清明前后,当村里如火如荼开始插秧时,鱼塘最早投放的第一批鱼苗也长大了。

这批鱼吃的是米糠麦麸还有豆渣,偶尔还会搞点蚯蚓螺蛳之类的补充点蛋白质,在这个年代来说,算是吃的很不错了,鱼儿个头也长的很大,平均达到了四斤多,肉质鲜美,用来制作酥鱼片和鱼豆腐,最好不过。

渔场的仓库之中,堆满了货物。

光是这一批的三万斤草鱼,一万斤用来做酥鱼片就可以生产出大约十万包酥鱼片,剩下两万斤做鱼豆腐,混合大约六万斤的豆腐,可以做出八十万包的鱼豆腐……供应目前几个百货商店是完全够了,甚至还有些许富余,仓库终于能有点存货了。

“副支书!”陆城远敲了敲办公室的门走进来,“现在鸭子和鱼是够了,但黄豆不够了,只剩下一千多斤了。刚刚赵会计去隔壁几个大队问了,大家手上都只有用来播种的黄豆了。”

江晚月再度头疼。

光做酥鱼片吧,缺鱼。

于是开始大量制作鱼豆腐,结果缺豆子了。

她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这年代的物资有多匮乏了。

她站起身道:“我去一趟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