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下河村三

“可否借贷?徭役赋税呢?”家年一脸恭敬的追问。

楚县令皮笑肉不笑,“可,一口之家准借一斗,两至五口借两斗,六口以上可借三斗,借贷于次年秋后如数归还。再,下河村免徭役赋税两年。”

家年心里明白,这已是最好的结果,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且他目前并没有这个能力为之善后。

于是,家年再次领着村民谢恩,并恭送官差离去。

村民们看着身姿挺拔如松的家年,眼含热泪的朝他郑重谢恩。

在他们看来,比起官家,他们更应该感谢家年。

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他们连在淤泥里站起身尚且费劲,何曾指望能爬出淤泥?

可如今,他们不再忍饥挨饿、饱受风寒,孩子们学着读书识字,他们还有一门酿酒的手艺傍身,今儿县太爷更是亲自领官差来村里送银粮,并告诉他们,下河村免徭役赋税两年。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个嘴角带笑的少年读书人——刘家二少爷。

虽然,他们每日都被二少爷安排了做不完的活,可他们心里充斥着的,是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他们铭记这份恩情,也坚定了要把酒坊做成二少爷期望的样子来。

“不要以为官府发了赈济银粮就可以偷懒了。”家年故意板着脸给大家敲警钟。

村民们瞬间作鸟兽散,乖乖回到今日被安排好的活计上,努力干活。

“二少爷,第二锅酒出酒了。”墩子惊喜的从草棚子里跑了出来。

家年快步来到草棚,一闻三品,不论酒香还是口感,好像都比上一锅要好上许多。

“还不错。”家年被酒辣的红了眼圈,“新砌的灶应该已经风干好了,你着人将我父亲送来的大铁锅洗干净架上,今儿我们就再酿一锅新酒。”

朝廷对铁的管制很严,家年能买到的铁有限,便只能用小铁锅酿酒,可他知道,父亲收到信后定会想办法给自己安排个大铁锅过来,便提前让人砌好了大锅灶。

只是他没想到,自家父亲这么豪气,竟一气送来了两口大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