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语查了一下关于古代极寒天气的信息:最早的一次记载并未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纪年》,事发西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二月,这一年刘彻打到了“一角而足有五蹄”怪兽,被视为祥瑞,于是定年号为“元狩”。
实际上这一年天下一点也不吉祥,当年冬天,“大雨雪,民多冻死。”大雪到底有多大,从很多老百姓被冻死的情况来分析,这场大雪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元鼎二年三月的大雪“平地厚五尺”,元鼎三年的情况比元鼎二年更糟糕,到了阴历三月,中原地区的河水是不会结冰的,这年竟然结了;而到了阴历四月,又下了场大雪,关东十余郡县老百姓缺衣少粮,饥寒交迫,出现了为了活命“人相食”的人间惨剧。
想着她在石溪村农场时就捡了不少冻僵的动物呢。
天气如此寒冷,估计是进入寒冷期。
谁也没预料到
灾情比预期的惨重
这已经不只是粮食和衣物的问题了
现在扶姚就是天下的粮仓,只要扶姚还有粮,人们就能熬过这个荒年。
因为还要去好多地方,所以只能在这休整一日。
李文博知道后躺不住了,让随从扶他起来,要和上官明德商讨救灾良策。
然后他们迅速做出救灾应急对策。
灾害救助的五种主要措施包括:
1、调粟:调粟是指在受灾地区间调运粮食、向存粮区移民、调整粮食价格等救灾措施。包括移粟就民、移民就粟、平粜等方式,平粜是在灾荒之年低价出售粮食给灾民的一种救灾手段。
2、养恤:养恤指的是对灾民进行供养、临时进行收容养护的救灾措施。包括施粥、居养、赎子等方法。施粥是为灾民设立粥厂等机构提供紧急救助,居养是在灾后设立各种机构对灾民进行临时收容,赎子则是政府出资为饥民赎回被迫卖掉的子女。
3、除害:除害是指以人力消灭蝗虫、祛除疫病等措施。历史上的除害方法包括消灭蝗虫、蝻虫,防治疫病流行等。
4、安辑:安辑是指为防止灾民外流而实施的一系列安抚救灾措施。
5、免役与宽禁捕:通过免除受济者的徭役进行间接济助,以及对因饥饿而犯法者实行宽减刑罚,为赈济灾荒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以上措施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灾害应对的多种策略,从直接的经济救助到通过政策调整和民间力量的动员来减轻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