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回先生诸方显化曹国舅二祖传经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2279 字 12天前

时执中建甲第于东都,延亲朋为乐。有褴褛道士来谒。执中问:“何技能?”曰:“有仙乐一部,奏以侑席。”腰解一画轴,悬之,绘仙女十二。道士呼使下,皆累累前列。两女执幢幡以导,余女奏乐,皆尔质娇音。顶七宝冠,衣六铢衣,金珂玉佩,转动珊然。鼻上各有黄玉一粒如黍,而体甚轻虚,与生人不类。音乐清彻烟霄,曲调特异。陈问何物,女子曰:“此六甲六丁玉女。人学道成,则可有此。公亦愿学否?”陈以为幻惑。道士顾诸女曰:“可以去矣!”伺悉上轴,卷而吞之,作诗曰: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

腰下剑锋横紫电,炉中丹焰起苍烟。

才骑白鹤过沧海,复驾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谷客书

俄出门不见。执中悔恨,几欲抉目,遂卒。

富弼、彦博同平章事。契丹使至,王德用与之较射,矢俱中的。使曰:“公为枢密,富、文为相。将相得人矣!”德用名闻四夷,未几卒。侍御史赵拚,弹劾不避权倅。每言:“北人恭而有礼,愿相和好,以静生民。”是秋,契丹主殖,子洪基立。是冬,交州李德政卒,子日尊嗣为王。

江西吉安有司奏曾志静仙去:少不御酒肉,端毅寡言。去为道士,遇异人授以道术,杜门辟谷十余年。异人来视,曰:“未也。”别去。数年复至,曰:“可矣。”乃告曰:“余唐末聂师道也。当于南岳候子。”今春二月,志静告其徒曰:“九月,当游衡山。”至期,正坐而化。弟子葬之。有自衡来者,持志静书,勉其弟子勤学。

小主,

帝闻之,曰:“儒崇道德,释尚虚无,道贵真常。三教之理,统归一道。道乃至尊。”作《尊道论》。帝性本慈俭。凡大辟,疑者必令谳上,所活甚多。进食未尝过奢。每退朝,恒静坐寝殿,精思治道。

丙申,改元嘉佑。以龙图待制包拯,权知开封府。吏民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以其笑比黄河清。时皇后有二弟。长名景休,不亲世务。弟曰景植,恃势妄为。帝每戒饬,不悛,常不法杀人。至是,包拯按之伏罪。

景休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一日,钟、吕二师来,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景休指天。曰:“天何在?”景休指心。二师笑曰:“心即天,天即道。子亲见本来矣。”遂授以还真秘旨,令其精炼。未几道成,二师引入商山,朝谒师祖王君。山童出,曰:“季夏,种玉子于山赍诸重宝,往赌于青城也。”钟、吕复挈追寻。

巴邛人家有橘园,因霜后诸橘尽收,余有二大橘,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闻于官。邛令命攀摘,轻重亦如常橘。剖开,每橘有二老,须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仅尺余。谈笑自若,无有惊怖。决赌讫,一叟曰:“君输我北海龙神第七女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绢帔一幅、绛台山霞实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体态轻盈二娘子跻虚龙缟袜八辆,后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也。”一叟欠身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能深根固叶,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饥矣,须龙根脯食之。”一叟即于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圆径寸,宛转如龙,毫厘罔不周悉。削而分食,随削随满。食讫,以水噗之,化为龙。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

景休至青城,执贽拜见。王君谓曰:“子当如汝二师,勤行晓济。勿如予等散诞也。”景休即入度世。先入都,持拍板歌曰:

叹人生、多忙乱。火宅尘缘,日相萦绊。蓦地喉中三寸断。性魄神魂,自此俱消散。任妻儿哀切,唤万句千声,更不回头看。饶你在生多计算。计在荒郊,失了惺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