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颍川颖阴荀氏

兄弟八人之中,若论才学,荀爽则数第一。他幼时就极为好学,十二岁就能通《春秋》、《论语》,被当时的太尉杜乔称赞为“可以为师”。在别人的鼓励下,荀爽推却了俗事的烦扰“庆吊不行,征命不应”心无旁鹜,一心向学,因此在学问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汉代象数易学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长兄去世,二兄荀绲又有才名,便成为家中族长。

族长之位,虽是虚名,却掌管家族中土地、钱粮的分配。

荀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荀彧年少时就十分木纳,不喜言谈,曾被家族其它兄弟耻笑为傻子。但荀绲却知道这孩子将成大才,荀彧是深谋远虑,谨慎言词,每做事情必先考虑其后的发展,非常能忍忍,是一个年少老成的人才。并且品性高洁注重承诺。

但这么小就年少老成,做事一板一眼的,也却不招人喜欢。

荀彧也不出门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天天在家读书写字,品茗熏香。

荀彧十二岁时,有了专属女仆,是一个比自己大五岁的漂亮姑娘,她穿着白色的小外套,配上白色褶皱裙,裙摆在风中摇曳。漂亮的黑色长发随风飘动,微显出飘逸的感觉,樱花般的嘴唇,一双如水的大眼睛。

她叫荀云,是家中农奴的女儿,因为长得非常漂亮,荀彧的母亲非常喜欢,就把她送给了荀彧做身边人。

小主,

这是非常常见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没有贴身女仆,倒是非常奇怪。

像荀家这样的士族,都有非常大的庄园,因为荀家收的徭税是百分之六十,所以都以能在荀家为农奴而自豪,东汉的百姓,一直过着农奴的生活,入了荀家为奴,需要租借一片土地和银钱,这约等于卖身契,从此都是荀家的奴,每年要还百分四十为利,不可还本金。所以为农奴都是一生一世的。

农奴与奴隶的区别就在于奴隶不存在苛捐杂税一说。农奴尽管他们的命运和奴隶一样,但是他们受的是一种苛捐杂税的剥削。

奴隶在白天劳动的时候常常受到奴隶主的鞭打,脖子上被套着绳子,晚上戴着木枷被关在土牢里。为了怕他们逃亡,可以刺瞎他们一只眼睛。劳动时也带着刑具,死亡后,他们的骨骼又是制造个各种骨器的材料。他们没有自己的经济,也没有家庭。收成的多少全部是奴隶主的与他们无关。而农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尽管农奴也可以被买卖,生命也没有保障,但他们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经济和家庭。

奴隶主的儿子死了,要拿奴隶的小孩去殉葬。奴隶生的子女每年必须100%的时间为奴隶主劳动,奴隶生的子女也成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想杀就杀,想卖就卖,要你做陪嫁丫头,你就得服服贴贴当丫头。奴隶主还定了各种苛捐杂税,立了各种刑法,剥削和镇压反抗的奴隶。

农奴主与奴隶主不同,奴隶主要供奴隶的吃穿住,尽管是猪狗食、土牢、麻袋片或者没有衣服。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死了是奴隶主的损失。而农奴主与奴隶主不同,他们要的是三分之二到100%的无偿劳动与各种苛捐杂税,至于农奴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农奴主丝毫不用操心。

而荀家这样的士族,算是比较开明的,他只有农奴,而且是百分六十苛捐杂税,在当时算是十分开明的。

这些都是受官府保护的。

荀云耳朵上的白色耳环闪闪发亮,身上散发着浓浓女孩香气。

荀云非常庆幸自己是荀彧的身边人,因为荀彧是个标准的漂亮少爷,而且年纪还小,说明自己可以服伺他很久,等少爷长大了,明白女人是怎么回事后,把自己换掉,换成更年轻的姑娘,自己只经手少爷一个主人,年纪也不会太大,还是有许多有手艺的农奴,或者平民会娶了自己。

像荀云这样漂亮的农奴家女儿,这是最好的结果。不然这么漂亮的脸蛋,一定得陪很多的老爷睡过觉才可以嫁人。若不是老爷夫人下了命令,要保着荀云清洁身子,荀云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个老爷的床上。

当然也有农奴家的孩子性子倔,不愿作陪侍,被起来打是经常事,冬天里往身上浇井水,还有最惨的,会被安排其它的农奴睡觉。用老爷的话就是,“这么贱的命,就算要服伺我,我还看不上呢”!至少荀云是没见过不妥协的。

荀云知道男女一起睡觉是怎么回事,但也是懵懵懂懂的,她的母亲告诉他,要在床上垫一块白布,第二天要给夫人看,至于为什么要垫白布却不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