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上善若水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1446 字 4天前

——

赵延年坐在马车上,颇有些无聊,便拿出李陵手抄的《老子五千言》来看。

他前世虽然了解过一些《道德经》,却没有通读过原文,大多还是听师长们讲解其中的道理。现在终于有空,可以细读原文。

李陵抄的《老子五千言》与他了解的通行本《道德经》有不小的区别,除了文字上的差异之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赵延年虽然和老书佐李吏学过一些字,可是读起文言文,多少还是有些吃力。好在他为人坚毅,不会轻易放弃,硬着头皮也要啃下去。反复读了几遍后,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多少有了些心得,便食髓知味,越来越上瘾,就算手上没拿着帛书,心里也不时的回味一番。

有了寄托,心情平静了些许,路程也变得有趣起来。

这一日,便来到了九原城。

稍微安顿一番,赵延年便赶到郡守府,拜见平陵侯苏建。

名刺送进去不久,苏武便匆匆赶了出来,拉着赵延年的手,放声大笑。

“贺喜赵君,几日不见,又立大功。这次回京见驾,必定高升。”

赵延年谦虚了几句,便岔开了话题,问起了高阙以及平虏遂的情况。

苏武一边将赵延年往里让,一边介绍起情况。右贤王分几路入侵,的确有一路经过高阙。不过汉军警惕,没给他们多少机会,没等他们攻破平虏燧,援军就赶到了。

“平虏燧能坚持那么久,也和赵君有关。你教给他们的矛法,这次作用甚大。不仅燧卒们无一阵亡,还杀了好几个强行蚁附的匈奴人,领了十几万赏钱。赵君这次来,能否在九原多住几天,也让我们见识一下你的矛法?”

赵延年想了想。“我和太中大夫约好在九原见面,然后一起去长安。能待几天,要看他什么时候能到。”

苏武明白,随即带着赵延年去见苏建。

苏建很忙,匈奴人虽然退兵了,危险却没有完全解除。在天气回暖之前,匈奴人随时可能再来。他要抓紧一切时间查漏补缺,加固边防,尽可能不给匈奴人机会。

见到赵延年后,苏建抽出时间,问了一些代郡的情况。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苏建对诸闻泽之战赞叹不已,非常欣赏赵延年的悍勇,言语间颇有后悔之意。

除此之外,他的观点和张骞近似。

汉匈之战不取决于某一个人的勇武,最终看的还是两国的实力对比。赵延年一个人勇不够,还要更多的人勇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延年听懂了苏建的意思,和苏武说的差不多,还是希望他能传授一些武艺而已。

区别只在于苏武说得坦荡,苏建毕竟是长辈,又是高位者,说得更加含蓄、隐晦。

他痛快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