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命运拐点

草根奋斗记 枊烟 2076 字 6天前

建明是厂里的大帅哥,是姑娘们心仪的人,都纷纷给他发信号送秋波,他不为心动,也许他心里站立着翠屏,这不出几个月就好上了。

翠屏能到纺织厂上班,宋父宋母扬眉吐气,第一个月发工资,翠屏留足买饭菜票的钱后全部交给了宋母,有了翠屏的帮扶,再则家中没了祖父母拖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宋父也得到了平反。

光阴无痕地飞到了一九八O年,李建明和宋翠屏结婚了,王厂长婶婶和李医生叔叔前来祝贺。叔叔指着翠屏:“这丫头从小就聪明能干,那次她弟弟被打住院,全靠这孩子张罗,我呀,打心眼里疼惜的孩子,原来是我的后备侄儿媳,我当时都不知道呀!”

婶婶又指着翠屏说:“当时她找我买布时,我一看就喜欢上她了,这丫头原来是我未来的侄儿媳,我没白帮忙啊!”

翠屏忙起身,面带花一般的笑,“叔叔婶婶是稀客,请坐!”

她沏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茶递给了叔叔婶婶,婶婶怜爱地说“别客气,你忙里忙外的,歇会吧!”

一家人欢天喜地,翠屏公公婆婆都不收礼,旅行结婚,为了节约他们只去了一趟武汉,是为了遮人耳目。他们拿了一大包喜糖发到车间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翠屏被调到厂办搞管理。她从基层上来的管理与管理出身的还就不一样。她考虑到的细节更多。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成本费用、利润、职工福利、经常性的想的发愣,但她又不是厂长。时而和婶婶王凤姣说说,婶婶基本和她的想法和看法一致。

过了年,翠屏怀孕了,建明和婆婆、小姑对翠屏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二年秋她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续上了李家的香火,取名天赐。李家全家人若众星捧月对翠屏公主般的爱护。

产假完上班,第一次听说没钱发工资,原材料没钱买,产品也不太好销。此时王厂长心急如焚,翠屏也着急上火。

翠屏将正喂奶的儿子交给婆婆,自己和王厂长到全国各地跑销路,搞市场调研。有几个省的城市和乡镇企业都跑遍,得出结论,都是同样的企业病。

主要是产品老化赶不上潮流。企业臃肿,人浮于事。还要养很大部分退休职工。工资和各项费用成本高,投入企业生产的资金跟不上,原材料短缺,企业再生产周期长,利润率低。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企业艰难的经营着,政策性的贷款没有了,从农村开始生产责任制,城市也开始了一些探索。

纺织厂三个月没发工资了,等销货款到后先付工人的救命钱。翠屏和王厂长商量,可以部分发放工资,必须生产自救才有出路,银行不给贷款。必须自己筹集生产用资金。

她和王厂长在街上边走边商量,看见一个亮眼的服装店。吸引着她们进去了。

营业员穿了一套粗纹的套装裙很好看,翠屏取下衣架上同款服装,穿身上,这花色格调令她更加文静清雅。服务小姐说:“您穿这套绝了,这个面料是用桑蚕尾丝纺的,粗纹似土布,这坠性如重磅真丝,尾丝易成乳白色,不易成纯白,恰好乳色点缀咖啡色的小碎散花纹,上身使人高雅文静。”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服务小姐只是推销商品,无意透露了生产厂家的秘密。

翠屏照衣服吊牌上的地址找到了厂家,又顺着服装厂的进料地址找到了棉纺厂。她进厂参观了棉纺厂的生产线和原材料,一切真相大白。

原来这家大厂利用废料尾丝加工粗纺布,在市面很抢手,仅此一家。织机完全一样,只要换上梭子线杵就行。

翠屏对王厂长说:“婶,我们回去后也大量收购尾丝,改造设备的事交给建明。”

王厂长说:“又要购原材料,又要发员工工资,资金从哪里筹啊。购原材料,必须喂饱三条生产线才有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