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命运拐点

草根奋斗记 枊烟 2076 字 6天前

翠屏跟着厂长的思路想了想,大眼转了几圈突然一亮说:“咱可集资呀!”

“工人们一般没存款,也集不了多少钱。”

“让大家介绍亲朋好友参与,不过要悄无声息进行,不能惊动银行,以免招来麻烦。”

这趟出差收获太大了,回家行动起来。她们大量收购全省纺织厂的尾丝,加少量的棉,织染出了漂亮的粗花布。销往全国各地的服装厂。

翠屏功不可没,王厂长更加高看这个侄儿媳,厂里的事必须私下和她商量,准备将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公公婆婆小姑子,听到王厂长对翠屏的夸赞,笑得合不拢嘴,婆婆说:“这是李家祖上积德才引进了儿媳这个福德星。要不是儿媳聪明能干救了棉纺厂,咱一家三个人都在棉纺厂,只能喝西北风了。

翠屏进棉纺厂近十年,厂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新了很多产品都占领了全国较大的市场份额。没想到的是今年实行了对外开放。异军突起,很多国外纺织企业落地国内,已经挤扝了很多国内企业。

纺织厂的原料采购成了大问题,外来的纺织企业没有尾丝废料销售,人家和我们的工艺不同,怎么办?

购得的少量尾丝废料投入生产只能喂饱一条生产线。和全国一样,有大量劳动力富余。这使王厂长特别头疼:下了岗的工人们怎么养家糊口?

厂里重新自由组合只三条生产线的生产量,原材料还供应不上。翠屏和王厂长商量:“婶,我下岗吧!我看报纸新闻上讲对外开放后,很多企业职工都下了岗,市场经济秩序有了一个自然大调整,南方涌入大量的外资企业,正缺一线工人。我厂的工人放那里,个个顶呱呱!

不过我带她们去之前要县里开个证明,证明咱不是社会盲流,是来寻求发展的,若遇困难,请当地政府协助解决,不要遣返原籍。咱们有组织的去稳妥些。”

一个月来,人事上整理好了下岗人员名单,五十多号人由翠屏带领去南方。她把七岁的儿子天赐交给了公公婆婆。

她做了很多小旗,人手一面,乘南下的火车到了海城。

下了火车,人流如潮水般的涌入车站出口。检票出站后,大家高举小旗到广场集合,全员到齐。

宋翠屏带大家在工业区转了几圈,又到离工业区较近的一个大院门前停下。一位老太太在门前榕树下悠闲的摇着扇子。翠屏上前问道:“老人家:周围有大房子出租吗?我们是从外地过来工作的,有五十一个人,都是女的。最好是大院落,咱们一起住。”

老奶奶看了看她们,笑着说:“我房子多,院子宽大,除了我住的两间,其它的没人住,就没搞卫生,很多无用的家什我没能力搬出去,若你们帮忙收拾好就先住下,租金好商量,不会高的。”

协议达成,大家立马动手,翠屏用废砖垒起了临时的灶,到就近市场买了炊具及油盐酱醋、蔬菜等。不用的废家私,翠屏对奶奶说:“奶奶:这些没用的烂木器劈了当柴吧,省得搬出去扔费劲,大锅饭香喷喷,以后您就和咱们一块吃吧。”

奶奶高兴的说:“好啊!一个人吃饭就是不香,我少收你们的租金。”

其他人把院落收拾得差不多了,只差最后的铲草做卫生了。

翠屏招呼大家说:“周围也没高楼,大家不点灯在水井边洗澡挺安全。井水凉,要不停的烧热水往里少量兑入。大家都在各房间水泥地上铺上凉席,早点休息。”

她们累了,带着美好憧憬早早进入梦乡。翠屏忙着收尾的杂事,最后才轮到她洗澡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