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中了江西兴国的一处地方,是一个盆地,从空中俯瞰村庄地形,形似一面罗盘;而在盆地中间有一罗经山,就像罗盘的指针一般坐落于地形中央;在村庄内还有“阴”“阳”二河,作出形似太极图的分界线。
杨筠松和曾文辿、廖瑀卜分别在盆地中间,各搭茅棚住下,茅棚为\"寮\",故称\"三寮\",后改为\"三僚\"。
“阴”“阳”二河,将村内两大姓氏家族“廖屋”与“曾屋”分割于太极图的两侧。
三僚村是中国民间风水文化的发祥地,风水文化自此从官廷走向民间。
宋元两代,曾、廖并未出名,人丁不旺,也无人高中。
他们就检讨三僚村的风水,发现这里风水虽好,但有缺陷,“吾村四面环山,双溪水绕,故胜区也。惟是近祠,左腋地势微低,元气太舒”。
这段话是说三僚村的风水缺陷就是左腋地势微低,气到此就散了。
这时三叔问道:道长,如何观三僚村之砂?
老道长说:
前边讲过,江西风水术即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寻龙点穴”,强调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的配合,重分析地表、地势、地场、地气、土壤及方向。
三僚村的两翼,即左右砂手,风从右边来,则右手为上砂;风从左边来,则左边为下砂。
既然左腋地势微低,则要补高,令到风聚而不散。
所谓的砂手,可以是山梁,可以是人工堆积的土墙。
明初时,曾氏后人曾从政,就想在村左修建下砂,以完善了该村的风水格局;但是其时三僚村里还住着沈氏族人,沈氏族人人丁兴旺,人口远比曾、廖两家多,不同意对村中的风水进行改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朝廷在全国范围内招风水能人术士,廖均卿和曾从政被选中。
曾从政上京后,因年老体弱,病故北京,皇帝让宫中两名太监护送曾从政灵柩回江西。
其中一名黄姓太监出面,帮助曾氏族人修补了风水,完成了下砂工程。
这时候,曾氏有朝廷的人在背后,势力壮大,沈氏族人不敢再反对。
三叔又问:道长,这个下砂工程具体是怎样的呢?
老道长说:
三僚村的下砂工程,在三僚村的左边,用泥土堆成一道土墙,上面种上竹子,上接山梁下引之余脉,向下一直延伸至河边。
曾氏感激黄太监仗义帮忙,得以修补村中风水,在黄太监病死后,特意请求将他葬在三僚村,后人当他恩人般供奉。
补了砂,曾、廖二族也为两族祖坟,选好了块无上的风水宝地。
墓地北是高山屏障,左右有低岭环抱,此为左青龙右白虎的旺丁护卫之势;墓地前方有河流蜿蜒流过,此为有情水抱的旺财格局;泥土是五色的上佳土。
风水学上认为有五色土之地为大吉的真穴。
何为五色之土?
就是指青白黄红黑五色土,代表着东西中南北五方。
东方青为青龙,西方白为白虎,黄为中,为中央之 神,南方红为朱雀,北方黑为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