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和父亲简单收拾一番,拿上砍刀和绳索就出了门。
老水井就在后山的山脚那里,离他们家也不过几百米远,沿着小溪一直缓缓前行,小溪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被树木遮住只能透出稀稀点点的斑点,偶尔还能听到鸟儿和虫的鸣叫。
凉风袭来,一阵舒爽。
李强也是时不时的与父亲聊两句,问问现在村子的情况。
从家里出来外面地里,李盛的话多了许多,头头是道地和李强说着村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父子两人有说有笑,不一会他们就来到了山脚下的老水井旁。
水井周围的紫竹林长势喜人。
这个季节又是竹叶茂密的时候,一根根挺拔而翠绿,紫竹的形态优雅,竹身细长而挺拔,竹叶轻盈而婆娑。
一些年份长的紫竹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显出淡紫色的光泽,就像游戏里啊稀有装备一般。
李强也不会挑竹子,仔细观察了一会,就觉得那些散发着淡紫色光芒的紫竹看着顺眼,就准备去挑选几根。
他找到一根差不多在四五米长度的竹子,竹身上的紫色比较浓郁,就准备砍这根,一旁的父亲叫住了他。
李盛凭借多年的经验,一眼就看出李强选的这根竹子是根嫩竹。
他平时也很少来砍紫竹编织竹艺品,这玩意生长时间长的外皮很硬,加上又比较细,不适合用来编织,只是偶尔砍一些拿来制作竹杆这些。
他一来便观察了这片紫竹的生长情况,又用砍刀砍了几颗不同的竹子试了一下。
发现越新的竹子,竹身上的紫色反而越明显,往往是那些老竹子,竹身上的紫色反而变淡了,只是在阳关照射下,才会折射浅紫色的光芒。
他指导李强挑选那些颜色不那么深,竹节数量较多的且又直的竹子,这样的竹子非常适合拿来制作鱼竿,坚韧又美观。
确定了目标后,李盛拿着手里的砍刀,小心翼翼地砍伐选中的紫竹。
上来年份的紫竹根部非常硬,如果砍的时候没有掌握好角度,反而会被弹起来受伤。
反正砍得也不多,他就没让李强砍,让儿子在旁边清理竹子上多余的枝丫。
李强也知道父亲经常做这些事情,经验比他丰富,甘愿在一旁看着,不时地接过父亲递来的竹子,帮忙整理、检查。
好在这片紫竹林密集,长势也好,不过十几分钟,他们就挑选并砍伐好了十几根优质的紫竹。
竹子有长有短,短的三四米,长的那根差不多有七八米长,李强准备回去好好炮制,弄成他的大物杆。
父子二人将砍伐下来的紫竹捆绑好,就往家里赶。
李盛心疼儿子,捆好后自己便扛到肩头走在前面。
李强本想帮父亲分担一些,但看着父亲扛着一捆竹子,还走得比他还快,他也就只能乖乖跟上。
日子还长,总有一天他会帮父亲把责任扛到肩上。
回到家里,李强顾不上休息,就在父亲的帮助下把紫竹整理干净。
还好父亲经常弄竹子,工具都齐全,两个人花了半个小时,才把竹子两头打理,竹节打磨好。
做好这一切,李强便让父亲去休息一会,剩下的他自己来弄。
他挑出一根三米多的竹子,和两根差不多在五米左右的紫竹,准备拿来先做成鱼竿钓鱼。
剩下的,连同他打算用作大物杆的七八米紫竹,他都拿去泡到水里。
泡水这一步很重要,泡水后的紫竹韧性增强,能够更好地承受钓鱼时的拉力,减少断裂的风险。
因为干燥的竹子,容易在制作过程中或使用时出现裂纹,泡水有助于竹子吸收水分,平衡内部的水分含量,减少因水分不均导致的变形。
经过泡水处理的竹子,在使用过程中更耐用,能够承受更多的使用和环境变化。
准备好鱼竿,李强拿出在杂货店王大爷那里,赊账“借”来的鱼钩鱼线,开始制作鱼竿。
粗线只有十五米,这也是李强只做两根长竿的原因,8.0左右的鱼线,只要鱼竿给力,他有信心能上30+。
就看他的紫竹鱼竿,和这个年代的鱼线给不给力了。
穿好鱼线,绑好浮漂和鱼钩,一组钓具就准备好了。
李强将王大爷给的三副浮漂都绑了,制作了三根鱼竿,鱼钩鱼线都搞好,李强才发现自己遗漏了铅皮。
好在这个问题不大,会钓鱼的农村娃都知道怎么处理。
李强跑到家里,找出用完的牙膏皮,裁剪出合适的大小,绑在鱼线上,一样能当铅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