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把他的老伙计,开局的一根小鱼竿,也绑上鱼钩鱼线,再重新弄点羽毛漂,祖传小鱼竿就重新出炉了。
这样一来,李强就有四根鱼竿可以出战,顿时信心满满。
做完鱼竿,李强看着地上的四件起家装备,又想到他还缺很多东西。
例如钓椅、钓箱、钓伞这些不是必备的东西不说,像饵料、窝料、鱼护、抄网、鱼竿支架他好像啥都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饵料窝料好解决。
作为一个资深钓鱼佬,李强深知这两样东西的大致配方,自己就可以调配,再不济用万能饵料蚯蚓,一样也能作钓,但是鱼护抄网这些没有,钓到大鱼的时候还是难搞。
没有的装备就暂时不想。
李强也不磨叽,先钓到鱼再说,其他的可以后面再做准备。
于是他带上一根五米的长竿,把他爸挂在门口的包浆草帽戴在头上,就前往河边找位置。
钓鱼不是头脑一热就往前冲,在资源一般的情况下,找好位置很关键,随意下杆可能钓一天就只钓到几条小杂鱼。
虽然李强现在对家乡这条小河的资源充满信心,但是要做生意,钓到更多的鱼,长期的打窝钓位是必不可少的。
他拿着鱼竿沿着河流岸边一路寻找,遇到水流较缓或者有回水湾、树荫遮挡之类的地点就去下竿试一下。
传统钓就是这点比较好,基本不挑地方,大水面能钓,草洞树枝旁也能钓。
找了半个小时,李强就找到几个不错的钓位。
其中一个就是上午他找到的一处浅回水湾,水不深,大概就在一米五左右,适合钓一些小型鱼类,运气好,估计也能上大鱼。
另外的几个钓位有远有近,老水井流下来的小溪跟河流交汇的那处支流点也是他重点考虑的钓位,离家里也就一百多米,非常方便。
期间李强还碰到同村的村民去地上干活,看到他拿着鱼竿这里放一下那里放一下,还笑呵呵地说李强不会钓鱼,让他有耐心一点,鱼儿吃钩是需要时间的,他这样钓鱼钓一天,看瞎猫能不能碰到一只死鱼。
面对村里族叔的一番指教,李强也没有过多理会,客气一番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起事来。
他不过是先找找钓位罢了。
他知道村里的乡亲们受制于时间,鱼竿的强度,钓鱼的技术都不咋滴,基本上也就停留在会钓,能玩这个地步。
找好钓位,李强就回了到家。
见父母还在休息,李强也没声张,他还要做得事情还有很多。
其他的装备他暂时不去想,但钓鱼的饵料、窝料这些他还是要多准备一些,毕竟是准备长期作钓,这两样东西是必备的,其他的鱼都没钓到,准备了也没用。
饵料好说,他准备前期就以蚯蚓和家里的谷麦、玉米这些作钓鲫鱼、草鱼鲤鱼这些。
至于目前更值钱的白鲢鱼,目前没有商品饵料,他打算自己制作。
等到饵料弄好了,他再去王大爷那里,看能不能买一些好作钓鲢鳙的装备再到河里钓鱼。
离秦贵来拉鱼的时间还有三天,这三天够他准备这些东西了。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基本的准备工作做好,去河里钓一下鱼再说。
李强找来一个大的罐子,放入谷麦和玉米浸泡,准备泡一下过后拿来制作窝料。
然后又找来一节竹筒,放入一些谷麦,再倒一点父亲泡的白酒密封好,这就是他后面要用到的谷麦饵。
他本来是想找一个塑料瓶,这样密封会好一些,找了半天也没有,想来家里估计也很少买塑料瓶包装的饮料,只好临时找一节竹筒代替。
做好这一切,李强扛着锄头,就跑到自家堆放鸡粪旁的土地上,几锄下去,一根根肥嘟嘟的蚯蚓不甘心的扭动着身躯,被李强吵醒。
作为从小挖蚯蚓钓鱼的李强来说,哪里的蚯蚓最肥,他是了然于心。
他还打算等空下来看的时候,能不能找个大箱子或者大桶拿来养蚯蚓。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每次钓鱼还要现挖蚯蚓。
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蚯蚓也不好挖,他自己养的话,随要随有,还能控制品种,只要红蚯蚓。
挖完蚯蚓,李强带上一些新鲜的谷麦,又把鸡圈里还没吃完的鸡食,抓了两把包起来。
这种玉米面拌着谷麦糠的混合物是打窝的好料,就是留窝时间太短,容易被水流冲走,只适合作钓静水区域。
带上父亲包浆的老搭档草帽,拿着一长一短两根鱼竿,提个桶拿个板凳李强就出门了。
顾不上休息,一心只想钓鱼挣钱的他,现在浑身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