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父又在心里摇了摇头,失望的移开视线。
说实在话,要不是赵家家底厚,他看过赵三郎之后绝不会同意这桩亲事。
媒婆起身拍着赵三郎的肩膀,笑呵呵道:“小子人高马大,人长的不孬吧?活干的更利索!真不是我瞎吹,随便找个人打听,老赵家的小子下地干活都是这个!”她竖起大拇指,“咱们村里人,只要吃的住苦,日子再差能差到哪去?”
丁母点了点头,可不是,村里人只要有田有地,舍得下力气,日子都不会太难过。
媒婆见她有意头,嘴巴更卖力了,说赵三郎如今还在窑里当学徒,“一门手艺端百家饭碗,子子孙孙吃到老,这话错不了。”
媒婆话音一转,刚才可劲的乱夸,现在总要说点不好的地方,不然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子是个好小子,差不了!就是以前年纪小不懂事的时候,被人哄去赌坊输了点钱。也是年纪小,什么都不懂,现在大了,晓得利害,那种败家破户的玩意,谁还敢乱沾?浪子回头金不换,谁不知事的年纪没有做过几样混账事?只要愿意改,那都是旧事了。”
丁父下意识去看赵三郎,见后者脸色铁青,他又在心里下了一个气性小的结论。
媒婆也想把这事揭过,但她不主动说,丁家也会问。主动说出来还能讨几分好,要是被人问起来,不管怎么回都不太诚心。
说实话,她自己说这话都有点亏心,但没办法,做这一行的,总得丧点良心。况且赵家确实不错,虽然赵三郎不行,但赵家有钱啊,十里八村有的是姑娘想嫁进去,只是赵家看不上而已。
“丁妹子,你看这女婿怎么样?”
丁母心乱如麻,照她的想法,这赵家是一门再好不过的亲事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事到临头,嘴里的那个“好”字就是吐不出来。
王在媳妇瞧着气氛不对,就打着哈哈招呼众人喝茶。
丁母这才想起来忘记把闺女叫进屋了,她起身出门,拉着儿媳躲到灶房里说话,心里惴惴不安,“娘这心里有点怕,那赵家这么有钱,能看上我们家夏夏吗?会不会是那赵三小子身上有点毛病?”
妇人连孩子都有了,自然听的懂婆婆话里的意思,她小声说,“应该不会吧,看着身子骨挺壮实的。”
“说不准。”丁母喃喃道:“你说天上有这种好事掉吗?还是啥官家?当官的……”
妇人纠正道:“娘,是家里有读书人,以后读书读出去了,才能当官 ”
“是是是,话是这样说的,我这心里又高兴又害怕,你说那赵家要是瞒着事,那不是害了我家夏夏一辈子?要不是,我这心里总不踏实。你公爹就坐在桌上一句话都不说,屁都打不出一个,这行不行的,我这心里没底的很。”
妇人不敢随便出主意,要是最后坏了事,婆婆非得恨死她。
“娘,既然是夏夏的亲事,你就问问她咋想的。”